西双版纳 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地方
分享:
时间:2009-03-02 浏览:367 投稿:null 文作者:仪表 杨旭光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仪表 杨旭光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西双版纳,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到西双版纳,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梦,今年初我终于借回老家过春节之机抽空前往,到了版纳我为之而震撼。啊!真是一幅美丽而不可多得的风情画,凤尾竹掩映的傣家竹楼,竹笋般耸立的金色佛塔,晚霞中赶摆归来的婀娜少女。其迷人秀丽的景画让人流连忘返。那人、那水、那山、尤其是那树无不透着灵气。是人美、树绿、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植物王国,也是憨态可鞠野生大象的栖息地,更是孔雀的故乡…… 走进西双版纳,天空是那么晴朗;空气是那么清新;树是那么翠绿,我暗自感叹:真是不虚此行。 

    在去往西双版纳的汽车上,看见云南的红土地上成片成片的茂密森林,心中充满了对我们要去的那片神奇的土地的憧憬。经过近九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在天亮前到了景洪。走下汽车,就感到已经热得不行了,版纳的地面温度高达20多度,而我们却还穿着厚厚的冬装。进入市区,一座美丽的热带小城展现在我们面前。蔚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高大的棕榈、盛开的鲜花,版纳美丽的亚热带风光,令两天前还身处寒冬的我们耳目一新。 

    到版纳就要到橄榄坝。橄榄坝位于傣语中叫勐罕的地方,是一块有50平方公里的大坝子,因形似橄榄而得名,(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上海支边青年大都分部在这一带种橡胶,电视剧“孽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和地方)。澜沧江像傣族“莫德哩,少德哩(汉语:小伙儿,姑娘)”的橘色头巾和丝带,由东往西逶延奔腾而过。傍晚,村寨里的姑娘们陆续来到河边冲凉,洗衣杉,因为这里亚热带气候实在太闷热了。虽然岸边上人来人往,有的还注目观望,但姑娘们照样敢下河去洗澡。她们低垂着头,轻轻提起筒裙的一角缓缓向水里走着,每走两步,就把筒裙微微提高一点,始终让筒裙略高出水面,等走到河水能淹没到腰部的地方时,突然很麻利地往水里一蹲,顺手就把筒裙从身上褪了下来,挽成一团系在头上,然后十分悠然自得地在那清澈的河水中游来游去。 

    橄榄坝的傣族园有五个傣族村,是游人必去的地方。莫德哩和少德哩们穿着靓丽的傣服跳着美丽的孔雀舞欢迎我们这些远方到来的客人。走进傣寨的传统竹楼,由于经济的发展,现在全都为干栏式的木楼建筑,全以木头为柱椿,分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如今的傣家富裕了,大多都停有小轿车和拖拉机等。上层由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5米左右,铺设木板,极富弹性。楼室四周围有向里倾斜的木板为墙体。房顶呈四斜面形,用瓦覆盖。上层用木板分隔成内间和外间,内间是家人就寝的卧室,卧室是严禁外人入内的。外间较宽敞,设堂屋和火塘,既是接待客人的场所,又是生火煮饭取暖的伙房。我们在她们家的竹楼上客屋席地而坐,“老棉桃”(傣语对中老年妇女尊称)和少德哩为我们沏上一杯热香的糯米茶后,由少德哩向我们介绍傣家风俗人情,并热烈欢迎我们来村寨做客。玩兴正浓时广场中央传来阵阵嬉闹声,原来傣族传统的节目“泼水节”开始了。只见橄榄坝广场中央的喷泉周围游客如织,他们换上傣族服装与当地傣族人每人手中拿着盆子,舀着喷泉池中水相互对泼,有的分成两组接成对手打起水仗来,个个淋的像一只只“落水的孔雀”嘻闹着,尽兴的玩耍着,沉浸在欢乐之中,把一切烦恼和忧愁泼到九宵云外,留下的是幸福和欢乐,也是傣家人给予我们游人的吉祥祝福。 
游过橄榄坝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我们又分别游览了野象谷、原始森林、热带植物园、普洱茶山等。热带植物园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穿梭于幽瑟的热带森林之中,那许多我叫不出来名称的奇树异木,让人目不暇接......看那树有的二、三十根支柱根,古木参天,构成独木成林;有的并立生长,宛如一对恩爱夫妻;有的大树中生出小树,被人们戏称谓“傍大款”;有的藤缠树树缠藤,被人笑之谓“扎小蜜”,(它叫绞杀树,是一种寄生在树上的滕最终把它所寄生的树绞杀死。这种自然景观告诫人们“婚外情”最终为自已招来“杀生之祸”)。林间小溪流水潺潺,山涧参木蔽天,林中很多附生的花卉植物,天然组合成“空中花园”。间或跑出几只野生动物,赢得游人惊诧和好奇。 

    啊!西双版纳,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地方,尽管不舍,我们也要离开。当我们乘坐的飞机起飞离开地面时,我不由得从窗口往下看,仿佛想要把这些美丽的人美丽的景装进包里带回去,太多的感动无法言语,谁说版纳淳朴不再,在我心中,版纳人美景美,她是一曲山水融情、亲情不断的歌。 

    再见吧,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