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忆旧
分享:
时间:2008-02-03 浏览:443 投稿:null 文作者:物资部 庞湿荣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物资部 庞湿荣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就要过年了,人的心情不自觉的有一种惬意。一般我不叫其为‘春节’,而叫‘过年’可能还带有一点农民气息。现在人长大了,过年的乐趣日渐减少,时常回忆童年过年时的欢乐时光。

    童年是在四川农村过的,家境很普通,可以说很具有代表性。小学、中学读书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如果是上半期,巴不得就放假,因为放假可以玩自己想玩的,而且放假之后就面临过年,这是一年到头都在盼望的节日。到底过年与平时有何不同,也一句两句说不清楚。读小学时放假后,爱干的是砍柴。以前燃料叫‘烧叶’,凡是我出去砍柴就叫捡‘烧叶’。有时是我和小伙伴去,有时是我一个人去。背个背兜,带一把弯刀就去山上。山并不知道到是谁的,反正哪儿有就去哪儿,山名也很土,叫‘某某弯’,‘某某包’,‘某某扁’的一大堆。和伙伴一起,上山爬树剔柴,有时要偷偷的,要不主人发现就惨了。记得有一次和堂兄去砍柴,装满之后还在那里煮筒筒饭吃,还未吃饭,林子主人来了,二话没说把背兜没收了,这下坏了,回去没法交差,就一直跟着主人到他的家,软磨硬泡叫还我们背兜,都无济于事,最后知道主人的儿子是堂兄的同学才还我们,可是今天算是白干了。有时砍柴之余在路上歇一脚,到地里拔个萝卜,胡乱用刀削几下就开啃,别说,还很甜的,非常解渴。实际上,捡柴的目的都是为了过年,因为过年很冷,也不会劳动,有了柴就可以熏腊肉,烤火。一年到头的劳碌就是为了过年能安安心心玩几天。

    杀猪也是我很盼望的,以前家里有六人,每年杀两头猪。如果明天杀猪,那末估计今天晚上睡不着,因为如果不是在冬季杀猪后,一年到头是很难吃到几次肉的,更别说放开肚皮吃了。杀猪是母亲一年喂猪成果的体现,她很有成就感,虽然杀猪很劳累,但还是掩饰不住脸上的微笑。杀猪当天的菜是很丰盛的,有回锅肉,有肉丝,有猪肝,还有腰花,最解馋的是大锅血旺煮白菜,每次都吃得直不起腰来。当然,最忙的还是母亲,晚上还要将肉用盐巴敷上,一个个吊在灶上边,以后就慢慢熏,到年三十味道正好。

    过年之前赶场非常热闹。冬季大家都没有多少事,赶场成了一个主题,可以到处看看稀奇,也可置备年货。农村的镇上人来人往,各种过年货任你挑选,瓜子花生、水果蔬菜、火炮玩具、新衣服任你挑选,就是担心兜里的钱不够。我也卖过葱之类的,还记得价格是六分钱一斤。要想挣点钱是太难了,而且卖的钱马上就拿去买炮。新衣服倒是没多大吸引力,放炮却是我的最爱。时常和兄弟一道去田里挖个坑,放上炮,看看到底有多大威力。有时插在牛粪里,有时丢在水里,反正没玩过的都想试一下,也不管衣裳弄脏,鞋子进水。

    年三十之前要写福祉,家家户户都有这个传统。裁点白纸,包些纸钱,然后在封面写上某某人收,格式还非常讲究。一年之中要烧三次,清明、中元、年三十。其中年三十是最隆重的,我也顺便练一下毛笔字。别说,这个东西还有点文化内容,迷信成分没有多少,主要还是让人不要忘记祖先。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自己推粑,我家也是。什么猪儿粑,发粑,枕头粑弄一大堆,到过年时我就不吃饭只吃粑了。

    年三十是很忙的。一大早要把一个猪头煮上,再杀鸡,又放些香肠,另加一个坐兜肉。待差不多熟时再放一盆红白萝卜进去。往往这些都做好时也差不多到了中午时分,于是大人们就把猪头和整鸡拿来开始敬天地、敬祖先,仪式的同进还放些炮。中午随便吃点,下午一大家族的男子就同时出发上坟去,走路要3个小时,但人人都很兴奋,长辈时常讲起祖先的故事,当然都是些大事或趣事,很是让人回味。到一处上坟也很简单,摆上干盘子、酒、水果,点上红烛、香,纸钱,再挂上挂山,作揖磕头,最后放些炮就去下一处。上坟是过年的大事,家族兄弟之间也难得聚齐一下,有关事情也可商量一下,无论刮风下雪都不会阻断。回家后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做好之后摆上桌子,倒上酒,送上茶,在‘天地国亲师’之正下方点燃事先按规律摆好的福祉,烟雾缭绕,一切让祖先先用,不能碰桌凳碗筷一下。在福祉燃得没有明火之后一家人才可以享用。之后的时间就随便玩了。

    初一在老家有很多题目。电影、耍灯、放炮可以随便玩。在这一天,除了做饭之外,什么都可以不做,就连一年到头劳顿不停的母亲也要上街找人耍一下。初二以后就是走亲戚了,我每年都要去外婆家,有说不尽的欢乐。

    现在,过年的趣味愈来愈淡化,也不知是人长大了,还是风气变了,过年的向往不再强烈。但是,每当临近过年都会想起童年的时光,只要有这个心境,我想今后的过年也不会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