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8-05-19
浏览:417
投稿:null
文作者:安全环保部 刘贵春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安全环保部 刘贵春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地震发生后,开电视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直播成为下班进门第一件事。都江堰的班主任,什邡、成都的同学,都先后传来平安的消息,唯有汶川县城里那位曾经的同事,至今生死未卜。多么希望从电视画面里,看到已相隔10年的那副瘦削身躯,好让我相信,灾难虽无情,人间尚存奇迹。
十四年前,我们从不同方向萍聚于水富。黑、瘦、眼镜、小个、藏族,他很快就在新员工中留下深刻印象。每每谈古论今、抨击时弊,必至吐沫横飞、拍腿扬指,兴之所至,笑声震瓦,瘦小身体里蕴藏着的康巴豪情,一展无余。
后来,我们分到同一车间,工作之余接触更多。至今仍然记得,我向他借《史记》,他抚着书脊叮嘱一定要还,爱书之人,大抵如此。八十年代出版的书,规矩不张扬,如今已难觅。但愿书及主人均逃过此劫,不埋于废墟瓦砾。
第一次大修,我们共同检查二段炉触媒。尚未冷却的耐火砖,炙烤得我们汗流浃背,最后竟只剩下短裤在身。但愿年轻时的豪迈和热情,能让他在灾难面前,挺直身躯,坚强面对。随后我们检测一段炉压差,连日连夜的重复劳动,我的耐性渐渐失去,竟然发展到和组长口角冲撞。他在我身边,只拉了一下我的手,这一提醒,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忆及成长中的这一幕,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新工的日子悄然划过,工作差别和个人发展端倪渐露。一日他对我袒陈,同学校友已是一日千里,自己则和理想报负渐行渐远,想回老家汶川再图发展。知道他难担失意困惑,心意已决,同事的缘分就此断绝。走前的晚上,他们班组在水富送他,我没能参加。听说酒喝得不少,有人提议唱歌,他破口大骂,被人拖到三轮车上,一路放声纵哭。
后来,他去了阿坝财贸学校,给我寄来一箱汶川特产沙棘。以前他说过,要让我尝尝汶川老家这一宝贝,当时只当随便聊聊。他走的那天我都没有去送一送,而他却惦记着对我的承诺,千里迢迢将那酸甜可口的沙棘呈现在我面前。情谊如此,我何以堪?
地震已过去一百多小时,我无法得知他的音讯,唯愿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