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中的爱
分享:
时间:2006-10-12 浏览:421 投稿:null 文作者:甲醇 桃夭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甲醇 桃夭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体验,总在我们置身的环境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时会察觉,有时会疏忽,但潜意识里,总会不知不觉筛留住沉淀的那点东西,往往,就是这点沉淀的物质,有一天,蓦然地会让我们领悟到很多很多…… 

                                        (一)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母亲走后的第一个中秋,依旧如往年的平淡,却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 

    我是一个典型的“生怕离怀别苦”的人,却依然逃不过宿命的藩篱,很不幸地在这一年里就经历了死别与生离。母亲走的那天恰好是西洋历中的情人节,初春的时节,咋暖还寒,细雨霏霏,在别人眼里是浪漫,在我看来却成了无尽的哀伤……母亲和父亲均是性情中人,从我记事以来就没见他们争吵过,母亲病重期间,父亲一直不离不弃地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的心里总有着许多说不出来的感动与敬佩,临走前,母亲常对我说,父亲是个好人,能遇到父亲是她的幸运,遗憾的是不能再一起走下去了……每每这时父亲总是转过身偷偷地抹一把泪,从那湿润的眼眶里我才深刻地体会到父母之间的爱情无疑是比不上小说、电影里“惊天地泣鬼神”那样的轰轰烈烈,但所谓“患难见真情”,这种相互扶持,细水长流的情感才是爱的真谛。于是,当母亲在情人节离开的时候,我有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触,真不知这样的巧合是上天的眷顾还是怜悯。
 
                                        (二) 
    母亲走后,我回学校完成最后的学业。南国的夏日来得格外的早,灿烂的阳光倾洒下树影班驳,阳光能杀死细菌,却无法治疗心里的哀痛。忙碌的日子一天天地继续着,而我却比以往的任何一个学期都还要想念我的父亲母亲,于是渐渐地习惯了在老照片里找寻他们的身影,也时时忆起母亲唤我时的声音,家常菜的味道,手织毛衣的温暖,叮咛的话语……我很想牢牢地抓住这些,却发现我拾起的不过是许许多多零星的片段,即便如此,我依然感觉母亲还在身边。直到毕业离校,当我看见一些本地学生的家长忙前忙后地收拾了一大车行李的时候,忽然想起了四年前,父母送我来的情景,想起母亲曾说过的,是她送我去的,等她病好了,一定来接我回家……霎时间,泪如雨下,我才恍然明白,母亲的离去已是不争的事实,也突然读懂了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那个人去了,而有一种我曾经深深拥有过的幸福,也早已远去且不再回来。 

                                       (三) 
    父亲一如继往地对我疼爱有加,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面对物事人非的感伤,我们都很有默契的选择掩埋,偶然谈及母亲时心痛依然,抬头看见父亲鬓角的白发,忆起当年和乐融融的画面,赫然意识到父亲也已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老去……我可亲可爱的父亲母亲操劳了一辈子,该享福的时候却是:逝者去矣,生者渐老,天人永隔,呜呼哀哉!古人云“林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心痛么?椎心之至! 

                                      (四) 
    都说很多东西失去后才懂得珍惜,而我更在失去后更深刻的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从我来到这个世上时,就在母亲的亲吻中,父亲的爱抚中慢慢地长大。当然,儿时因为调皮捣蛋也没少挨母亲的惩罚,故也没少顶撞过,埋怨过。有一次,母亲还问我“喜欢父亲多一点还是喜欢她多一点?”当时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当然是爸爸了,谁叫你总打我来着。”童言无忌,母亲那时只是笑笑。现在大了,明白了当年母亲的所为也是为我好,其实父母之爱除了表达方式不同,并没有高下之分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象有人曾经写过《美丽的鞭痕》,那其实也是一种爱,也许是太多的严厉掩盖了爱的本质,惟有细品才解其中意。 
    后来外出求学,离开了父母,开始体验真正的成长,开始真正地懂得关爱与付出,也学会了感恩。是的,感恩,感谢父母之恩。行文至此,我想起了一直都很钟爱的一段话,是余杰在《我生命中的三个女人》中所写下的:“在我求学北京之后,母亲每天都关注北京的天气。父亲说,看天气预报是母亲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在蜀中的母亲,居然能像把脉一样把出北京的体温。而母亲,至今也没有到过北京。北京的一千多万人口中,母亲只认识她的儿子人。”每每看到这段文字时,我总是感动得热泪盈眶,正是同样是情感才触动了心弦。 
    
    我的父母,你是父母,他的父母,所有人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们之中并非所有人都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有的从未走进过学堂,他们或许不擅言辞,但却能适时的虚寒问暖,送来最真的关怀……有人说“孩子是父母是宗教”,的确,我们的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牺牲所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他们用无私、真诚与广博成就了最“虔诚的信徒”。这是一种怎样的爱?纵使我们用尽的所有的文字,也写不尽那报答不尽、也无法报答的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纵使我们用尽天下的最美的词汇,也描绘不了那深蕴的含义。这种爱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也无法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纵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架爱的天平,不停地加、减、乘、除也算不出答案,更算不出它的深浅。相较之下,我们的确是汗颜了…… 

    原来,父母给我的一切美好感悟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去,相反的将会愈加的浓烈,并将伴我继续走下去。当年宝玉因感晴雯之情挥毫而就《芙蓉女儿诔》,今天我因悟生命中的爱而记下些许的杂感,逝者自是无法看到了,但生者终能理解:得到一份爱,是一种幸福,付出一份爱,也是一种幸福。为人子女者,工作之余,别忘了,为远方的父母捎去一声温暖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