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9-06-09
浏览:421
投稿:null
文作者:中学 悟斋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中学 悟斋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兼任毕业班课高考期间不担考务,刚好六月六七八号可以抓空放松,便趁机去夕佳山游览。
夕佳山位于长江之滨的四川宜宾江安,因有国务院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间至今保存完好的精美建筑群夕佳山古民居而遐迩闻名。
据考证,夕佳山古民居由江夏入川的黄氏家族营建,自明万历40年(公元1612年)至民国十七年,历三朝十一世近四百年,形成今日所见占地一万多平方米之规模。夕佳山古民居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精美的建筑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天然的白鹭公园,是一处不可多寻的文化旅游胜地。
自江安县城乘车沿公路南行20公里,远远地便见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夕佳山庄园”几个大字。顺着石板铺设的入园大道转过一个大弯,夕佳山古民居随即展现眼前。据称,这是一处悬山式穿斗木结构建筑群,房屋总建筑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由大小123间房屋组成,以大门、前厅、后厅为中轴线,向左右两边展开,主次分明,开合有序,组成一个个用途各异而别致的四合院。
跨进一对石狮把守的大门,进入第一进院落,踏着前宽后窄的九级石阶登堂入室,是主人会见宾朋的前厅。穿过前厅,又是第二院落,一块“三凤联飞”的横匾悬挂于后厅正门之上,据说因黄氏在清代有三名子弟同时考中秀才,在当地传为佳话,故地方贤达镌刻此匾相赠。
自古“左贵于右”。在后厅的左边,依次展开的是工字厅、经堂、戏台、中客厅、书房、琴房、学馆及后花园、西花园(沁园)。而各个厅堂依次级级上升,暗寓“步步高升”。特值一提的戏台,自后厅穿过工字厅,转过一道屏风,便是家庭戏台,戏台前有宽阔长廊,即观看席。上戏台须登七级台阶,台阶的左右两边木栏上,有两幅取自众所熟悉的戏剧故事木刻图画,一为《西厢记》,一为《白蛇传》。戏台通过一道圆门与后花园相通,坐在台下,可见圆中有园,戏中有景。
出圆门,过一桥,进入后花园,园内古榕参天,盘根错节,触景想象,想象触景:黄桷飘香,桃红柳绿,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加之书房、琴房也在园内,园中之园叫“沁园”,透过圆门和开窗墙,可见沁园小景,更使人感到遥远幽深,极富江南园林的人文意蕴。
装饰精美内涵丰富夕佳山古民居的装饰艺术,更是富含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主要体现在门窗、脊顶、斜撑、柱础、墙饰之上,无论是木刻、石雕,都极具匠心,手法细腻,栩栩如生,还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寓意感。在堂屋脊顶上灰塑的“山谷题留”,讲述的是北宋大文豪黄庭坚谪居宜宾期间途经江安题字的故事。其它屋顶上分别塑造的是“西游记”、“八仙过海”、“黄鹤楼”等神话传说。正厅前面是28扇木制的棱花格窗门,正中4扇是“渔”、“樵”、“耕”、“读”四幅镂空雕图画,下面配“福”、“禄”、“寿”、“喜”四个木刻篆字,暗示子孙要以耕读为本,才年年有余。小桥石栏上的石刻图画,则是取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如《薛平贵征西》、《赵元求寿》。后厅院墙上的雕塑和镶嵌画,中间为蝙蝠、铜钱图案,左右为龙凤,四周饰以祥云,意为眼中有福,福运滚滚。沁园内为家塾所在,横匾上题“学稼轩”,告戒子弟们莫忘学农事。
得天独厚风水宜人的夕佳山,据说鸟瞰形如巨蟹,民居就建在蟹背之上。大门前一口水塘,如蟹口,门内两口水井,如蟹眼,位置恰到好处。站在庄前极目远眺,山下远处数十座小山丘犹如一只只小螃蟹匍匐着,再远处,左边青峰山逶迤连绵,右边白虎岭山形耸峙,甚是壮观。
传黄应江始创庄园之初,风水先生看了地形后说,青龙、白虎、朱雀三个方位均气势宏大,唯宅后玄武太矮,建议在宅基后垒土造山,以壮玄武,或者广植树木,可招吉祥。主人采纳了风水先生的后一建议,于宅后广植桢楠。楠木成林之后,引来数以千计的白鹭安营筑巢,繁衍后代。每逢阳春三月,鹭鸟从南方回归,鸹噪不止,热闹非凡。傍晚,夕阳西照,千鸟归林,蔚为壮观。“夕佳山”因而得名,名副其实。
不过,我们到达时,刚惊讶过“层林尽鹭”,随即便感“遍地皆白”,战战兢兢担心“粪雨淋身”,“臭蛋砸头”。撑着伞挺进后花园,虽鸟语阵阵盈耳,却奈何臭气熏天,只得捂着鼻子快速退出。我不禁想象:夕佳之际这古民居内人将如何安生?人和白鹭之间还是保持一定距离才会更美!平时夜间这里除了少量管理人员,可能不会有多少灯光打扰寂静,拍电影电视时人气旺些也不至于惊动鸟们吧?也许因为人类主动撤退,把这方天地让给白鹭,才使得这古民居增添着更多的神秘召唤来更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