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6-12-18
浏览:429
投稿:null
文作者:[离退办 非为]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离退办 非为]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药,自古以来,就是医者救死扶伤地好工具。它在医治病痛,修复生命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
可就是这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人类良伴,却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在利益驱使的怪圈中,演变成花枝招展华而不实的摇钱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药店的货架上,摆上了琳琅满目的精美包装,还在人们来不及赞赏它的华丽外观之余,却要为这些精美的纸行头,带来的高额附加值埋单。那些曾经在小药瓶里安份的小药片,在经过华丽的包装后,变得身价百倍,即使在配方和成份丝毫未变的前提下,只要在精美包装上,冠以掩人耳目的高科技,新特效等字眼,这些曾经朴实而平价的常用药就变得不再平凡,籍此改变,带来了制药厂和商家的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加重了民众的医疗负担。
君可曾见,那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几近成为药品竞争的垄断市场和拼杀战场。在一片吆喝声中,厂方纷纷高价炮制宣传力度,什么名角,什么大腕,竞相粉墨登场。一番攻城拔寨之后,制药厂笑了,商家笑了,电视传媒也笑了,从中派生的高额费用,化身为制药厂商再生产再营销的原动力,同时也成为电视传媒的强力支柱,这样一个规整的产业链,似乎已形成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可这个链的末端,却来群众日益高仰的药费负担。是这些疾苦受众在为这场华丽的战役埋单。
既是战争,就有胜利与牺牲,尽管没有硝烟的弥漫,也没有惨烈的原始肉搏。可血腥的浓烈却一点也不逊于任何战役。很多反应较慢的制药老厂,在席卷中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因此竞相仿效以适应生存,从而导致不断加重受众负担的恶性循环。
也许大家还记得这两句广告词,一是,“别看广告,看疗效”。另一是,“想想病人的痛苦,制药人的良心”。呵呵!这两句寓意很深的广告词,让我看到广告撰写者语带双关的妙趣。其实,人类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当新特药面世时,其中蕴含一定的合理附加值,这是受众愿意接受的,因为毕竟包含着企业研发的成本和科研人员的辛勤结晶。我想这应该是制药商去追求的利润,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