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感情
分享:
时间:2006-11-24 浏览:607 投稿:null 文作者:[甲醇 郑西婷]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甲醇 郑西婷]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连日来,车间技改的工地上一直有民工的身影在晃动,记不清第一次见到他们是什么时候了,这是一支复杂的队伍。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都面容憔悴,衣衫陈旧。时间一久,竟也熟悉了几张面孔,感觉那里似乎有同父母相仿的面孔。看着他们一锹锹地挖泥土,慢慢地,一块地基打好了,又过几天,崭新的设备也装上了。我心里就有些隐隐的疼痛感,不由地想起那些已然遥远的日子。

    我是农村走出来儿女。在我的家乡,播种收割完了之后的农闲时间,便是大家相约出去打工的时候。最土最土的农民,在城市能找到的多半是建筑工地上最廉价的力气活。那是在纯粹地出卖力气,不需要一点技术含量。我曾远远地看过他们工作,脱掉身上的短褂,隆着一块块铁疙瘩般亮晶晶的肌肉。那力气浇进土里,渗进砖里融进高楼里……年复一年,岁月让他们身躯日渐佝偻,坚硬的肌肉也松弛下来。于是他们常常会坐在村头,如疲惫的老马一般,透过混浊的眼睛看这匆匆的世界。阳光下,一刀一刀精雕细刻成的皱纹,干枯的、松树皮一样的手掌……

    现在我已经可以十分清楚的了解,当年他们曾有过多少的期盼;盼着来年风调雨顺,地里可以多产点粮食。盼着下次打工可以遇着一个好老板,不会拖欠他们那点可怜的工钱。盼着儿女出息,将来不至于受同样的苦。可他们和我都不曾想到的是。在经过漫长时光之河后,他们那不曾出息的儿女。在一个远方的工地上,看着相似的人群,心中被勾起的点点回忆,正是这带着些苦涩感,却又令人暖意融融的亲情和关爱。

    在这人群中有一位年龄跟母亲差不多的,印像极为深刻。起初,是她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吃饭,以及在哪里吃饭。后来见面次数多了就会点头致意。我却从未见过她在餐车上打过饭。那是我唯一知道可以在工地上吃到饭的地方。后来一想,以我的吃饭钱计算,一日一餐便抵得上她们大半天的工钱,所以她大概是不会在这里吃饭的了。

    又有一次去现场,碰见一位阿姨趴在生活水接出来的胶管上喝水,我过去告诉她这是生水不要喝了,对身体不好。她茫然地抬起头看着我,用本地农村人特有的尖锐方言说:“干活累,有点渴了。”正说话的时候,她的同伴们围了过来,好像是以为我不让她们喝的样子。看着她们那种充满着戒备的眼神,我很是心酸。这就是我们父母辈在外面的生活。他们把自己套上车辕,拉着生活的车往前走,让我们坐在上面;站在上面;走在上面,直至把我们送上另一辆轻快的车。他们把自己弯成一座桥,让我们在下面遮风避雨。他们匍匐前进用双手为我们扫清要走的道路,甚至不惜以自己为代价来换取儿女的幸福,平安!

    这所有一切最伟大的是,父母所做这一切都是无条件的。他们是心甘情愿,不计任何回报的,只是真心地付出。这是生命轮回之间联结的纽带,也是一个生命初于世间时所能感受到的最初的情感!无论所能给予它的生命是高贵还是低贱,是贫穷还是富有。这种最初的情感会陪伴他的一生,并作为最大的财富而传承!

    随着技改的结束,她们又得辗转其他工地了。希望她们可以早日找到活干。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们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