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6-11-01
浏览:414
投稿:null
文作者:云天化中学 刘睿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云天化中学 刘睿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一缕春水,一弯秋月。水在月下流,月在水上明,千古风流之人皆抒于此。
春江月,带动了天下的潮起。
水是那恒远的潮水,仿若古老的村庄的号角声,顺河岸而下。江水流,牵动着多少人的心。
谁叹“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位南唐国君。独倚小楼,观那水流花谢且无痕。一国之君,生于华贵,如今居于悲戚。怎能尽这一江的愁水?
谁叹“大江东去浪淘尽”?是一位北宋诗人。引东江岸,泛舟赤壁,忆那旧时三国相争。一带词人,入于朝廷,如今酹酒献江月,怎能尽这一腔的愤恨?
尽不了,尽不了,这一缕春水怎尽是这一川青山所赐。这分明是人们心灵的流水啊!
他们寓怀于不尽的流水,塑造了一片片心灵光褒的土地。为诗是他们的幸福而他们便是这诗的灵魂。他们创造着一种艺术。
即便是“半亩方塘一鉴开”,也有着人们追求哲理的喜悦;即便是“三杯两盏淡酒”,也有着诗人对丈夫的思念。
更何况这历世千古的春水。
更有这悬穹百世的明月,悸动了多少人的梦。
总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代魏国之君,立于江畔,把酒临江,横槊赋诗。曾经破荆洲,下江陵,舳舻而东。然这豪情之心岂是人人皆有?
总叹“对影成三人”。豪壮诗仙,举杯对月。若有为仕之梦,岂非“仰天长笑”。一颗为国效力的虔诚之心又岂是人人皆有?
怎会有,怎会有,这一弯秋月怎尽是天地的产物。这分明是人们真情的流露啊!
他们寄梦想于不落的明月,塑造了一篇篇为月而引的诗篇。月是诗的灵魂,而诗亦有着月光的清灵而洒脱。
一首豪壮,一首惆怅;一曲春水,一曲月夜。春水,江水清酒;明月,灯光,红烛。
乘舟水上,你泛游洞庭以望水。
登楼月下,你独酌清酒以对月。
其实何需剪烛西窗,你抒发出了内心的美,他便成为了你生命中的一盏永恒的明灯。
就如同“春江潮水连海平”却是“落月摇情满江树”。然而人们仍在不停的感受着,不停的抒写着,这个有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