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给自己找理由
分享:
时间:2006-11-01 浏览:415 投稿:null 文作者:甲醇 梁宗军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甲醇 梁宗军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有人说传统史学就是一部帝王的家谱,这当然是激愤之言,但也还是说明了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希腊的崇高,罗马的壮观”,还是“力拔山兮气盖世”,在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如果不是帝王将相,起码也是流传千古的英雄豪杰,而我们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则鲜有“问津”。 

    卑微者的历史当然无足轻重,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甚至根本不被记录。随着对“历史”的深入了解,我才体会到,在史书中有时看似“无关痛痒”的一句话或一个抽象的概念后面,往往事关千百万人的悲欢离合,一生一世。 

   “ 勤劳”掩盖下的“懒惰”。宁愿一辈子在土地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简单劳作,也不愿意学习新东西提高自己进而改善生活;宁愿在闲暇的时候聚众赌博,也不愿意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宁愿累死在劳作的过程中,也不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永远如此疲惫;宁愿依靠着“虚伪”的土地经营权过温饱生活,也不愿意尝试资本的原始积累;宁愿相信自己永远是“勤劳”的,而看不到这恰恰是自己最大的“懒惰”。 

    中国的城市人说:农民你们继续“勤劳”吧,为我们提供必要的粮食。很简单,几百斤的粮食我卖给你几件过年的衣服就把你打发了,别忘了,那衣服也是农民的廉价棉花制作的。外国人说:中国农民你们继续“勤劳”吧,为我们提供价格更高的农作物,好让我们的粮食更具性价比,畅销于世界。 

    日常生活与社会现实本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或许就是这样。现在的生活没有饥饿,无论做什么事,总给自己找理由,为自己变解。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中生活,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岗位,有的很优秀,而有的确得过且过呢?难到是别人天生就是聪明的吗?难道他们的工作条件别我们的好吗?难道他们有高人指导还是?其实不然,是他们别我们化的时间多,问一下自己别人学习或工作的时候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不论你是谁,做什么,永远不可能一直完美。但是我们可以一直坚持不懈的尽最大努力去做。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就算只得到一个不完美的结果,也别不努力要强的多!我们仅剩的时间就是“现在 ”,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兑现的“货币 ”。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要学会战胜自己。无论做什么,成功还是失败,应该冷静分析其中的原因,不要动不动就给自己找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