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7-09-26
浏览:508
投稿:null
文作者:甲醇 明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甲醇 明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今夜无月,若说是在平时这应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今天是中秋,本该是三百六十五个夜中月儿最为明亮的日子却始终不见她的踪迹。依稀记得老一辈的人常讲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为何记忆中的她是那么地模糊、遥远,亦或是从来就不曾出现。伴随她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些团圆夜里无尽的欢声笑颜。
有人说广寒宫里住着美丽的嫦娥,每当中秋的夜里嫦娥姐姐从天上远远地望向人间,默默地给人们送来祝福。当然这只是传说,可是此刻我宁愿相信它,因为我仿佛已经感觉到那幽怨而空洞的眼神,还有寒冷的宫殿里那孤寂的人儿对未来无止境的等待。我想我是俗套了,在这样一个崇尚科学的社会里,还有多少人需要倾听已经老掉牙的神化故事。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短信、电话铺天盖地又有多少人怀念那闲话家常、承欢膝下的家乡情缘。可是忙碌的人啊!终究会疲惫,卸下身上多余的种种,退却那浮华背后压抑的感伤,让自己重回母亲的怀抱,享受一下赤裸裸来去无牵挂的感觉,人的心也就宁静了。
写到这里,本来流畅的思绪竟然混乱了,于是我拿起手机拨通了那熟悉而陌生的电话号码。电话那头传来稚气、清脆的童声,这是我七岁侄儿的声音,简单的通话后我挂线了。不是因为不想说,而是想说的太多自己竟无从说起。遥想当初离家时,那个稚嫩的孩子如今已经懂得接电话、懂得说我想你、懂得背诵床前明月光… 在孩子面前,作为成人的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渺小。
我从宿舍的窗口再次望向那深远的天空,终于看见传说中那一轮中秋之月。是我太爱幻想吧,事实证明奇迹终会在眼前出现。于是我闭上眼,用心的感受这秋月的气息、秋风的清凉,耳畔依稀传来那首不朽的经典:“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细细品味于光中老先生这首《乡愁》,我被感动了,它道出了多少游子百转千回的愁肠,正所谓落叶归根,漂泊的人、回家的脚步,莫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