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6-06-07
浏览:633
投稿:null
文作者:[云天化中学 朱禄富]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云天化中学 朱禄富]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公元二零零六年四月十二号十二点十二分十二秒我坐在电脑旁开始回忆,回忆这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外出。
公元二零零六年四月八号,将有大事发生,我有这个预感,而我的预感一直都很准。七号夜里一直住在我家门口的小强死了,死的很惨,很诡秘。
公元二零零六年四月七号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打开电脑,开始狂打《三国》,奋战至深夜。夜晚,不知几时,总之没有了意识,头昏的厉害,打开门发现小强死了。
公元二零零六年四月八号下午二点整,在生活小区的云天宾馆门口停着一辆车,一辆破车,出发,去一个叫兴文的地方,旅游。
公元二零零六年四月八号,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光还忒明媚。来时我一眼就看见了我们的坐骑,矮、小、闷一典型的“小面的”,还是白色的,大不吉。心情立马就“林黛玉”起来,预感又一次的笼罩心头,真是阴魂不散。然后上“面的”,喧哗,行车,一阵牢骚后回归平静,都累了,懒得说话。不对,我的头怎么越来越重了,车刚过宜宾我就成了“猪哇哇”(此语出自语文组同僚,无从考证)。肚子、头、喉咙、还有脑袋不知哪是哪了,没有方向,更谈不上清醒,头昏沉昏沉。
“呜哇瓦……”,该死的导游给我们寻了一辆破车,我开始对她倾泻起来,“对她的景仰,有如滔滔之江水,连绵不绝,一发不可收拾……”,肚内开始翻滚、蕴量,火山像是要爆发了。我吐了,终于吐了,吐的很惨,据说一个男人呕吐有两种原因,其一:你很男人,其二:你很女人。而我是一个男人因景仰一个女人而吐,看来史书上还得有第三种原因。至于呕吐的程度,绝对是惊天地、泣鬼神,这点从同行的嬉笑怒骂中可以得知,而当时的我几乎虚脱,于是我便发下毒誓:这种程度是我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
路面开始越来越烂,路似乎也延伸的老长老长,没有尽头。车在抖,抖的很厉害,象只受惊的小鹿,又如洞房的处子。而我却在惊吓的心脏处,直接感受着这种战栗。此刻才切身体会到什么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我似乎是在下地狱。过蜀南竹海时我使用了第四个塑料袋,后来据坐在我身旁的老屈计算,我一共使用了五个黑色的大的塑料袋,心中窃喜,因为我用了六个,还TMD的挣了一个。当然六个黑色的大的塑料袋也几乎把我的肚皮淘空,不过第六个塑料袋应该感到很轻松,因为在用到第六个时,我只是干呕了,黄水都倒干了。 在扔第六个塑料袋时我用最后一点力气说了句“肚中无所有,唯剩一口气”,以回应语文组同僚的殷切问候,接着原话变成了“肚中无所有,唯剩半口气”,然后又是沉默,无力思考,意识中隐隐约约听到司机说好象才刚走了一半,该死,又来了,“哇哇瓦……”,又是一阵狂吐。
昏昏沉沉之中瞥见窗外的蜀南竹海。暮春之初,青翠的竹,开遍整个蜀南,满山皆绿,漫山的青竹随风摇摆,像是亭亭玉立的女子在翩然起舞,摆弄着自己婀娜的清影,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煞是好看;宁静的湖面,清澈的像是镜中月,水中花,仿佛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沉淀着自己的过去,安详的等待着人们去解读他的苦难,老人默默的注视着疲惫的我,想向我倾诉什么似的,我能感受得到,那是心脏跳动的声音,仅仅是因为我的到来吗?我这样想着。此情此景不禁又让我想起了永川的竹海,那种感觉是可遇不可求,而我一生有幸遇到了两次。
地狱的路还在延伸,天色也渐渐的黯淡了下来,看不清前方的路还有多长,早已“昏死”的我,也快没有知觉了,只知道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心中默念着到了到了就快到了……,随后一阵天旋地转,不醒人事。
憋着那仅剩的半口气一直到了兴文县城,一下车,我花了两分半钟的时间把最后的那半口气吐在了三星级的兴文大酒店门口,缓了缓,才飘进酒店。(后记:至此本人消瘦了四斤,又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背到极点,忘了告诉你今年我24岁,本命之年。回来后有一忒想减肥的女教师甚是羡慕鄙人,可惜她的嘴太酷,就是不张,无语……。)
公元二零零六年四月八号晚,拖着虚弱的龙体考察完兴文县城后,胡乱的扒了些当地的名小吃――猪儿耙(又是猪,怎么食物也要玷污可爱的猪呢,可能是为了提高客官的食欲吧,故以猪命名。只是可怜了那些可爱的猪了),然后回酒店,睡觉。
公元二零零六年四月九号晨,众文人一行带着对酒店饮食的满腹牢骚浩浩荡荡(其实也就十来人,虚张声势)从酒店出发,去景点。
到了景点看到了我们的苗族导游,年轻的苗家女孩,二十来岁,一身苗人打扮,五颜六色的服装,加上一个厚重的头部围巾,舒服极了。在溶洞里的湖面上,她立于泛泛轻舟中,用一口纯正的苗族语言向我们歌唱着淳朴的苗族山歌,甚是动听,感动的不是做作,而是原滋原味。
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跑马观花,苗人博物馆――苗寨――奇峰怪石(石林)――少数民族遗址――溶洞,就是我们的流程,石林和溶洞是主要的景点。 先来到苗人博物馆,它建筑形状像极了清朝时期的官帽,官帽里面保存完好的有琥珀、化石、玉器、苗人遗址什么的,由于时间的关系,也只能是蜻蜓点水、隔靴捎痒,在导游小姐的催促下胡乱的拍了一些照片,留下点存的记忆,尚未明了苗人的神秘之处,便走了。
接着是苗寨,全是竹子的建筑,傍山而建,小有规模,不过看起来象是后来新建的,没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没有沉淀后的沧桑,而这些恰恰是后人在新建时所不能创造的。看了些苗家未出嫁姑娘的闺房,一个字――陋。一床,一灯,还有古时苗家女孩织布用的机床,全是木制结构。有点意思的是苗族的一种古老的乐器芦笙和用木棍行走的高脚架,上去摆弄了一下,了无生趣,噼呖啪啦一阵闪光灯后,迅速撤退。
接着就来到了我们旅游的重要景点――石林,听导游说她与张家界齐名,以“姐妹”相称。其内奇峰怪石,崇山峻岭,各行各状,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什么石兔、八戒娶亲、思过崖(据导游介绍小和尚是因为偷看七仙女洗澡,没有通知主持一起看,而被师父罚面壁思过,并约定下次一定要通知师父一起去看),最感兴趣的是古民族的悬棺,刀削的峭壁之上,抬眼忘去,一副副悬棺飘浮天际,悬在空中,煞是壮观。悬棺的来历,据说是古少数民族的一种殉葬方式,把死人的遗体悬放空中,能永保高高在上,并在空中庇护着自己的子孙以保平安。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藏民族的一种古老祭祀――天葬,古老的藏民族在亲人死后,洗净亲人的尸体,放在一个空旷的野地,一家人围在死人面前祈祷,等待一种肉食鸟禽秃鹰来啄食尸体,直至秃鹰吃完人们才离去,据说这样亲人的灵魂永存于秃鹰体内,亲人的灵魂可以借助秃鹰的身体自由自在的在天空翱翔,不受任何约束……(未完待续)《天一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