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6-07-03
浏览:755
投稿:null
文作者:[云天化中学 童恒]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云天化中学 童恒]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你敢说我大言不惭,我就敢让你知道后悔的滋味!
当然,我的确有点大言不惭,我怎么会是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甚至是唯一的厕身男性文学名家亦无愧色的女性作家李清照呢!不说才华差大截,而且时间也不对啊。请你不要嫌我罗嗦,听我把话说完!
同样是多愁善感的以心灵为生的我和李清照在很多方面透露着相似,我是年轻时的她,年轻时的她是现在的我。
多愁善感的以心灵为生的人往往在灵魂上是孤寂的,孤寂的心灵如何慰藉,文字便是最好的依托。可是李清照是幸运的,她过早的嫁了人,而且不用为柴米油盐担忧,自然有丫头管家为之服务。而此时的我呢,正在承担着她们那个时代男人们所承担的责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点上我觉得我有能力看不起那个年代的女子,虽然李清照会说她生活在我这个年代,稿费会拿得手软。(这一切当然不能这么比)她的丈夫是出外为官,我则是出外讨生活。她用一天的时间思念自己的在远方的丈夫,然后用兰舟寄去自己的锦书,我用一天的时间念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然后在夜深人静时奢侈地想想自己远方的恋人。于是,我和她我区别终于显现出来了――她整天不为生活所累有时间用写的,而我为学习、生活所累只得用想的,想李清照的写的我和她共同的心声。
年轻时的她是现在的我,在这阶段李清照有对自己美好青春的自豪、自信的陶醉和淡淡的情花伤春的多愁善感的情怀。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
境界果然高!她一开笔就着眼于梅花的“此花不与群花比”的独特之处:雪里送春信。冰封大地,万物沉寂、百花凋残的时候,惟有梅花舞风弄雪吞香吐蕊。这位寒洁素艳,真纯自然、清丽娇媚的花中仙子,不就是豆蔻年华的李清照吗?梅花那种不事铅华的自然之态、超尘脱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独特坚强的个性,正是她也是我所追求的灵魂宿地――能深深陶醉在梅花的幽香与美酒的醇香里,也陶醉在自己娇美的青春里。
年轻时的她依然是现在的我。李清照与赵明诚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爱情使他们成为古代文菀中少有的至诚相爱的典范。但是,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却诉说着随着赵明诚的离家外宦,两地分居的现实距离也拉大了感情上、心理上的距离,那种有被情爱疏远之迹象: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的敏感而复杂的心自然明白赵明诚爱李清照,却害怕那种喜新厌旧的生物属性。更何况李清照还背负着作为封建社会不育的女性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歉疚,她的爱,爱得深沉或者说隐忍!一个可怜的内心没有安全感的女人!
在这个方面,生于现在的我便幸运得多,我虽也会在盘香缭绕的寂寞清昼、羌管幽怨的漫漫长夜,憔悴人独对庭院寒梅,浅斟低唱,诉说着、咀嚼着那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痛楚,但我的心却拥有青春的骄傲、满足的情怀以及对超越群花美的人格自信!我坚信:时间是特殊的润滑剂,它让坏机器快速灭亡,却让好机器运转的更好,更富有生命活力!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现在的我不想是年轻的李清照了,现在的我比年轻的李清照多了几分自信和幸运,可能应该感谢自己,可能应该感谢时代!
我不是李清照,我不做李清照,我就是我!刚刚笑我大言不惭的人有得偷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