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6-07-03
浏览:599
投稿:null
文作者:[离退办 杨伯荣]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离退办 杨伯荣]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雅安多胜地。可惜,我们只去了上里古镇和碧峰峡。雅安多雨,谓之“雨城”。然而,那天天出奇地热,就连当地人也说,是罕见的高温。更“火”的却是游客之多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坐无虚席。宣闹的声音,打破了古镇的宁静。这是本应细细品味的地方,无赖地只好走观花了。
这一带,古属“梁州”之地,东汉置郡,西魏设县,早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后是红军长征过往之地。这里山峦起伏,景色秀丽 。四周有十八座形如小馒头似的山丘,徊护着小镇,成为“十八罗汉拜观音”之景。山下,是一片绿如碧玉的田野,两道小河,弯弯曲曲流过田野,穿过小镇,汇聚于镇口。小河上,有形如弯弓的石拱桥,也有凌空飞架的“立交桥”都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尽管青石斑驳,青苔累累,却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雨的侵袭。据说小镇有古代、现代的、石材、木材的,以至水泥浇铸的桥梁十多座。我们不及一一细看,只在具有传奇色彩的“二仙桥”上小坐。只见桥下流水淙淙,清澈见底,些许小儿正在河里边戏水嘻闹。
小镇桥多,古建筑也多。小镇民房多系木板穿逗房,高低错落。沿河的吊脚楼,虽显陈旧,但凭窗临风,好不遐意。值得一提的是有“七星抱月”之称的韩家大院。它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系钦点进士几及弟,代署武亭州官韩廷潘和武举韩腾蛟合家的“华居”,大门上高挂着清朝廷赐挂的“卫守府”金匾。大院内有石板铺地,大小不一的七个天井,故有“七星抱月”之说,大小房屋十数间,“踩草梭镖”和“武魁”匾分挂两韩的正厅。房屋结构虽为抬梁穿逗式平房,并不华丽但用料硕壮,气势开阔,不失王府气度。它的门窗雕工精细,门扇采用浅浮雕技法,雕刻着山水图案和人物故事,窗棂则用透雕,有卷卓、梅花和几何图形,一则透光透气,二则显得生动,真是费了一翻番功夫。
一栋古宅折射了当年的历史,一排石碑更彰显了一种精神。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途经雅安,曾在这里建立了县乡政权。而今留下50余块红军石刻标语。面对它们,仿佛听到历史的呐喊,再现打土豪,分田地,“黑手高悬霸王鞭”的壮阔。红军长征是一页悲壮的历史。但它留给后人是更深刻、更丰厚的精神财富。
上里古镇,山青水秀气候温润是宜人居住的“福地”。而立在镇口的“双孝节”石牌坊,犹如封建社会落下的沉重惊叹号!婆媳同孀,凄风苦雨的一身一世,就换来这冷冰冰的石头!我不愿走近它,唯恐打断被封建礼教窒息的妇女,那不尽的悲叹。
在夏日灿烂的阳光里,我们粗读了古镇,愿它保持自然,清新,质朴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