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总工会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一等奖】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路“象”北,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梦想成真
分享:
时间:2025-08-12 浏览:57 投稿:党政工作部 文作者:吴茜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吴茜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2020年3月,一队拖家带口的亚洲象离开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一路“北”漂的大象群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象群从宁洱县进入墨江县、到了玉溪市峨山县,迁徙距离接近500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途中,象群们饿了就吃、困了就睡,途中还生下一头象宝宝的“松弛”生活,让人羡慕不已。


可不,就在2022年,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又组团出来“遛弯”了。在当地民警和监测员的保护下,42头象一路嬉戏玩耍,最终平安回到保护区。


“你迁徙,我保护”的“出圈”事件讲述着云岭大地人象和谐共生的美好。



两次出游,一路“象”北的背后,折射的是什么?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绿色故事”。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明确提出要求,“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不仅是国家赋予云南的光荣使命,更是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云南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承担着维护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但,多样性也伴随着脆弱性。我们只有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新征程上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才能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为了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梦想,云南省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进行种质资源的备存和世界性研究。现在,他们正在研究新一代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将种子经过特殊处理后置于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保存,“如果成功的话,可能将实现种子的永久保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更多贡献。


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大卡老寨,村民们利用坡地、橡胶地和柚子地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跳蚤草,不仅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还走出一条特色种植的发展新路子。


在七彩云南北大门,企业建成了长江源头首家、云南省首家废水资源利用项目,通过技术突破创新实现了废水回收利用,承诺不向长江排放一滴废水;


在大理千年白族传统村落——古生村,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们,把论文写进苍山脚下,他们用3000多份的样品采集、2万多份的水样分析,构建系统解析、精准防控,打造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样板工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这就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路‘象’北、一江清水出云南、“一湖之治”到“生态之治”的绿色大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