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凌晨甲醇装置因气化炉堵塞计划停车,平静的生产节奏在刹那间被打破,公司各单位闻令而动,甲醇装置迅速进入抢修模式。此次抢修不仅是对设备维护能力的挑战,更是对团队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和攻坚克难意志力的全面检验。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极限抗争的抢修战役,在生产一线迅速打响。
风云突变 —— 危机骤降临,使命刻不容缓
经过初步研判,“气化炉掏渣”项目成为本次抢修核心瓶颈, 空压机的同步检修列为关键项目,两大难题共同构成了本次抢修的“双节点控制”。
抢修项目会上,“装备运维对汽化炉掏渣任务开始做前期的准备。”作为本次抢修中最为艰巨、也最为关键的一环,气化炉掏渣任务的领受,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落在了检维修人员肩上。接到任务后,装备运维没有丝毫迟疑,从方案的初步预演,专用工具的仔细核查,到人力资源的调配预案等,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前期准备工作中。
前所未见 —— 堵塞的空前考验与决策的艰难
当一切准备就绪,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显露狰狞。气化炉人孔的开启,如潘多拉魔盒,将一个远超所有人预期的严峻局面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在装置六楼到七楼,汽化炉A2人孔烧嘴位置开始直到A1人孔的底部,直径2296厘米垂直7米的炉膛被厚厚实实的炉渣堵得水泄不通,气化炉自开车运行十余年来从未有过的严重堵渣,对检维修人员的智慧与意志进行着拷问。
面对这前所未见的“堵塞”,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筑炉工,也感到心里没了底气。处理起来没有经验可以遵循,这块坚硬的“拦路虎”,不仅堵塞了气化炉的物理通道,更一度让参与抢修人员的信心蒙上了阴影。
经过现实的震惊与凝重之后,检修人员迅速调整心态。既然没有现成的直接经验,那就主动出击,打破经验的壁垒!大家四处寻找案例,搜集相关的技术资料与处理经验,哪怕是点滴的启发,也绝不放过。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积极求索,为后续的攻坚克难点燃了希望的火花。
在确认堵塞的严重程度后,后勤保障队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清理所需工机具,高效调集充足的人力资源。专业的工具设备、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被迅速组织到位,为即将打响的这场硬仗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物质与人力保障。
极限搏杀 —— 恶劣环境下的钢铁意志与分秒必争
真正的战斗在气化炉内打响。高温炙烤、空间受限、有毒有害气体潜在风险、沸水蒸汽弥漫,以及那坚硬如磐石的炉渣……每一项挑战都直逼人体生理与心理的极限。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极限环境中,作业人员用钢铁般的意志,与这条“拦路虎”展开了寸土必争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奉献之歌。
当天下午17时在工艺部门对炉膛进行初步的“喷水冷却”后,施工人员准备进入炉膛开始掏渣作业。入场前,“受限空间和动火作业安全分析”结果显示“不合格”,施工条件不具备。
多方力量协同作战。作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工艺人员紧急调来多路“空气管”,向炉内强制输送新鲜空气;电仪人员迅速安装并启动大功率“轴流风机”,加强通风换气,尽量降低内部温度和有害气体浓度;消防队的专业人员携带“长管呼吸器”及时赶到,为进炉作业人员提供了最为可靠的呼吸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炉内环境依旧恶劣。测温仪显示炉内温度高达51摄氏度以上,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施工人员手持沉重的电镐,对着坚硬的炉渣进行“一点点的往下打”,汗水瞬间湿透衣背,蒸腾的热气令人感到窒息。为了确保安全与作业持续性,作业人员迅速调整检修时间,采取作业轮换制度。“一批人作业十分钟,换人再继续”。短暂的十分钟,考验着大家极致的身体耐力。
沸水蒸汽与坚硬壁垒的对抗。第二天,A2内外人孔打开后,掏渣作业主攻方向转移。工艺人员在对新暴露的堵塞情况进行了计算处理和风险评估后,施工力量迅速向A2人孔内集结,直面更为坚硬的堵塞体。
炉膛内部,喷水冷却残留的“沸水”与高温炉壁产生的“蒸汽”交织弥漫,能见度极低,体感温度骇人。施工人员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钻入这“水深火热”的炉膛之中,没有一人退缩。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凿穿这该死的堵塞!
当清渣工作推进到烧嘴下方约一米深处时,一段坚硬无比的炉渣,其硬度远超预测。电镐打在上面,只能留下浅浅的白点与碰撞的火花,掏渣进展异常艰难。“一个夜班的作业人员轮番苦战,打下去的深度还不到40公分!” 在51摄氏度的有限空间内,无数次的冲击、无尽的汗水和钢铁般的意志换来不足半米的进展,困难在此具象化。
众志成城 —— 集体智慧的闪光与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决心
面对这块“装置开车十年来最硬的骨头”,仅凭个体的勇武和常规的作业方法已难以为继。在这最艰难、最焦灼的时刻,集体的智慧与力量照亮了前路的光芒。公司上下同心同策,领导靠前指挥,一线群策群力,一次次的紧急研判,一次次的方案优化,凝聚起一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磅礴伟力。
四次会议的智慧碰撞。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公司各级领导、专技人员和现场施工负责人先后召开四次专题会议讨论方案。随着工作的推进,对炉渣特性认识的深入和作业难点的暴露,抢修方案不断调整、优化。涉及特殊工具的调用或改造、作业工序的创新编排以及施工方式的精细论证、乃至人员班次的进一步科学调配等。
每一次会议,都是一次智慧的熔炉。现场的紧张气氛与讨论的热烈交织,不同的意见在这里交锋,最终在共同的目标下达成共识,形成更为精准、更具操作性的“作战计划”。“智囊团”们集思广益想办法、解问题,为攻克难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心齐,泰山移”的实践。“人心齐,泰山移”,这句古老的中国谚语,在此次抢修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在巨大的压力和看似无解的困境面前,是团队内部强大的凝聚力,支撑着每一个人咬牙坚持。领导的率先垂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事间的相互鼓励与支持,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
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具体行动。通过数次会议的科学研判与精准施策,团队针对炉渣的“坚硬无比”特性,制定出了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尝试不同型号的破碎工具、从一侧先开槽、调整冲击角度和力度、优化冷却与排渣的配合时机等等。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成为撬动“泰山”的关键支点。正是这种万众一心、不向困难低头的决心,让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逐渐显露出一丝曙光。
决战决胜 —— 126小时鏖战铸丰碑,赢得战略主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炉膛内的鏖战也进入了白热化。历经五天五夜,整整126小时不间断的艰苦奋战,这块凝结了无数汗水、智慧与期盼的“硬骨头”,终于在坚持不懈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近40吨的炉渣被一一攻破转运,这不仅仅是一次抢修任务的胜利完成,更是为整个甲醇装置的尽快恢复开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26小时,令人铭记的奋战时长。当最后一块顽固的炉渣被清除,当堵塞的通道终于被打通,当确认炉膛内部的障碍完全排除时,现场爆发出如释重负的感叹。在这漫长的五个昼夜里,灯火通明的抢修现场,他们疲惫的身影和坚毅的眼神在胜利的喜悦与极致疲惫中的释放交织。
有的瘫坐在地上,汗水煤污满面,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的则相互击掌,用沙哑的嗓音分享着成功的激动。这一刻,“终于将这块硬骨头啃下”的成就感,冲释了连日来的所有艰辛与压力。
铁军礼赞 —— 精神的淬炼与实力的印证
这场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的气化炉抢修大战,不仅成功排除了设备故障,更如同一座熊熊燃烧的熔炉,淬炼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队伍,锤炼出宝贵的攻坚克难精神。每一位挺身而出、奋勇拼搏的参战者,都是这曲英雄赞歌中最动听的音符。
回顾这惊心动魄的126小时,无数感人的瞬间值得我们铭记。
当51℃的高温扭曲了空气,当汗水模糊双眼,高温“烤”验下,他们咬牙坚持。面对硬度空前的炉渣,那不到40公分/夜的“蜗行”推进中的执着,激发出更强的韧性。在看得见的设备参数里,在看不见的精神海拔中,当"铁军"二字被赋予新时代内涵。
历史的经验,是未来的向导。气化炉极限抢修的硝烟虽已散去,它不仅仅是一次物质层面设备故障的成功排除,更是一次精神层面意志品质的升华。它将化为强大的动力,推动检维修人员在新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书写新的传奇再铸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