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光应,是一个工作严谨且不喜欢张扬的人。1995年参加工作至今,从车间现场操作工干起直到现在的车间技术主管,曾先后经历3万吨/年甲醇装置、8万吨/年甲醛装置、10万吨/年甲醛装置、3改6万吨/年甲醇装置和26万吨/年煤制甲醇装置的原始开车工作。
对于化工装置的工艺操作而言,顾光应显然已是斫轮老手。然而每次面对新装置的原始开车,顾光应总是怀着“空杯”的心态,满怀激情的重新投入学习,来对新装置的设备和原理进行消化吸收。
经历过化工装置原始开车的人来说,都知道每经历一次原始开车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过程。接受新的工艺设备管道、学习新的工艺理念。每次新装置的原始试车筹备期间,总会看见顾光应的案前叠满各种设计流程图纸、设备管道参数、参考资料等等,简直是堆积如山。善于归纳总结是顾光应的一大特点,技术论文的撰写也是经验的汇总,2002年至今他撰写并发表《浅析耐硫变换催化剂预硫化的操作与控制》等技术论文共11篇,其中3篇被评为公司优秀技术论文。而他那股积极认真的学习劲儿还一直不减,一点儿也不输参加高考的考生。
就拿最近的26万吨/年煤制甲醇装置的原始开车来说,从2010年10月甲醇车间接手26万吨/年煤制甲醇装置原始开车筹备工作以来,顾光应不仅工作期间全身心投入工作,还常利用下班时间,晚上独自回到办公室内继续潜心专研。无论三九天还是三伏天,混杂的施工装置现场你总会看见他的身影,刚才还在主控操作台俯身查看数据,现在或许已在现场指导安装管道。生活上也基本是由办公室、装置现场和家构成的三点一线。他总是尽心尽力地去整理归类各种繁杂的技术资料,以便于更好的归纳总结经验,为日后试车做好充分准备。
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然而团队合作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好办法。顾光应作为车间技术组的带头人,经常帮助同事完成一些棘手的技术难题,时常组织技术组成员展开技术探讨,将各种工艺技术方案、作业程序进行不断优化完善。在与下面工艺班组的配合工作时也堪称无懈可击。在指导班组成员开展工作时注重方式方法和说话语气,当装置试车过程中出现难题时,顾光应总是能率先想出很好的办法带领大家将其解决。就算碰见占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也会亲赴装置现场了解详情,结合自身经验同工艺班组成员对装置设备进行合情的处理,将问题处理在可控范围以内。
经过近两年紧张枯燥的试车筹备工作,直至2012年6月7日,26万吨/年甲醇装置终于开车成功并顺利产出合格精甲醇产品。在那一刻,你才能从顾光应脸上看见那难得的一丝笑容。原始试车的一次性开车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结束。而是标志着一个新征程的开始,如何优化26万吨/年甲醇装置的开停车操作和日常维护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又出现在顾光应的脑中。随着装置的不断运行,一些设计过程中不曾预想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顾光应面对问题没有退步,迎难而上不断技术创新。针对装置需要解决的问题总共提出技改建议148项,其中实施完成88项,包括有“增设一变炉入口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透平冷凝液回收作锅炉给水的流程改造”等技改项目。车间连续3年获得公司创新二等奖,顾光应可谓是功不可没。
2009年6月,顾光应曾获得“云天化集团首届十佳杰出青年”。时光荏苒,5年已经过去了。然而那个“青年”的青春激情是否燃尽?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荣誉的幸运光环不再那么眷顾,但就像他“上善若水”的人生态度一样,依旧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不正是滋养云天化企业四十年的金沙江的精神所在吗?金沙江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或许也只有这样金沙江水方能源源不断,奔腾不息。云天化也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颗像顾光应一样的“水滴”,才能汇聚精华,不断壮大,永葆长青地屹立于全球化工企业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