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的七月,我随公司从祖国西南启程,跨越三千多公里奔赴东北的金新化工,参与这场意义非凡的大修。从七彩云南到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像是完成了一场跨越山河的奇妙蜕变——前者是云雾漫过梯田的灵秀,是雨林藏着秘境的深邃,是多民族风情交织的浓墨重彩;后者则是天与地无缝衔接的苍茫,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舒展。一路向北,从湿润的绿意走进干爽的草原风里,心境也跟着从细腻的沉醉,慢慢铺展成无垠的开阔。
这场大修于我而言,是段既充实又深刻的经历。刚踏入厂区,现场的氛围就给了我强烈的触动:师傅们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令人由衷敬佩。拆解阀门时,他们会逐件记录部件的位置与状态,哪怕一颗细小的螺栓也绝不轻忽;遇到阀芯磨损、阀座泄漏等难题,大家便围拢在一起探讨方案,从材质特性聊到工艺参数,总能精准锁定最优解。
其中,处理一台调节阀的经历让我印象尤为深刻。那台阀门的上阀盖垫子磨损严重亟待更换,同时卡涩问题突出,必须拆解清洗阀芯。可它结构特殊,更换垫子需先取下阀笼,偏偏阀笼与阀芯的间隙本就狭小,加上介质长期固化堆积,拆解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我们先试着用铜锤轻敲,后来又换撬棍撬动——毕竟此前一台同结构阀门就是这样拆开的。但这台的阀笼却纹丝不动,毫无松动迹象。这时,经验丰富的师傅及时叫停了我们的蛮干,提议将阀芯连带阀笼一同拆下,带回厂房做热处理后再试,或许能省力不少。没想到,即便经过加热,阀笼依旧卡得死死的。最终,我们专门制作工具,借助千斤顶的力量才总算拆解成功。如今回想,这台阀门的卡涩程度远超想象,若当时一味照搬前例硬撬硬敲,恐怕早已对阀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在团队协作中,我更深刻体会到“各司其职”的分量。有人专注办理作业票证、落实安全措施,为检修筑牢安全防线;有的师傅提前梳理阀门运行历史与故障现象,为检修提供精准依据;检修小组则潜心拆解、修复与装配,每一步都严守规程;装回后,大家还会与工艺人员反复测试阀门的开关精度与响应速度,确保万无一失。这种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配合,让紧张的大修进度始终有序推进,也让我明白:复杂设备的检修从不是单打独斗,团队的默契与分工才是高效完成任务的关键。
接触到的师傅们各有专长,对待问题的见解独具特色:有的专业性极强,遇故障总能迅速破局;有的思维开阔,分析问题条分缕析,还能针对不同成因给出应对之策;有的耐心细致,会手把手教你把活儿做扎实、干漂亮,之后再细细讲解背后的原理。难怪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与他们共事的日子,每一天都在收获新知。
这场大修赠予我的,不仅是调节阀检修的实操技能,更是对“严谨、协作、应变”的深刻领悟。未来的工作中,我会带着这份成长继续前行,以更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台设备,以更默契的配合融入团队,努力成为更专业的技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