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东极岛》有感
分享:
时间:2025-08-17 浏览:54 投稿:生产运营中心 文作者:杨强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电影院的门还没完全推开,风就钻进脖子里,把脑袋里那个镜头搅了个底朝天。东极岛,渔民们往海里扎,就为救英国战俘。画面里是潮水和命运的拉扯,现实里是我家小孩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冲我喊:“当然救啊!老师说要善良!”《东极岛》用顶级电影水准还原83年前渔民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壮举。


       我刚刚把《东极岛》这个电影看完了,心里还在翻腾,真的是一部让人看了之后难以忘怀的大片。那天早上九点钟的场次,普通的影院,坐满了人,电影长达大概一百三十三分钟。看完之后,我到当下还觉得那股震撼的后劲儿没完全散去,心里那股激动,心里那股震撼,真是难以平复。结尾那幕,英军战俘在岸边敬礼,渔民们抱拳回礼的画面,真是把我感动得不行,看到中国人的担当。


       渔民阿赑善良坚韧的中国人缩影。 身为渔民,如果救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可能连累全岛百姓丧命,你会如何抉择?朱一龙饰演的哥哥阿赑,在影片中给出了既真实又令人动容的答案。电影开篇,阿赑对弟弟救人的行为不满地斥责“别给我找麻烦”,却又解开小船,希望给那外国人一线生机,这初步细腻地展现了他骨子里的善良本质。当外国人被弟弟藏在家中,他担忧所爱之人及岛上百姓安危,不得不“威胁”其尽快离开。然而,随着日军登岛、吴老大惨死、弟弟被捕、目睹最爱的人死于日军之手、见证无数英军战俘在船舱内被活活溺死,阿赑血脉中那份善良、无畏与坚韧逐渐觉醒。此前关于“救与不救”、“帮与不帮”的内心矛盾与挣扎,也逐渐迎刃而解。他彻底明白:“你们不让我们活,你们也休想活!”带着一身原始的“野”劲儿,他以“快、准、狠”的方式反击惨无人道的日军。作为推动剧情的关键人物,阿赑的转变也感染了教书先生和其他渔民,促使他们从隐忍走向反抗,最终凝聚成东极岛渔民齐心协力、冒死出海救援的壮阔图景。阿赑这个角色塑造得极为立体丰满,“变”与“不变”共存,变的是其心路历程,不变的是他善良、仁爱、勇敢、坚毅的本色。他是中国渔民的缩影,更是千千万万中国百姓的写照。


       真实叙事,触动多维度、多层次情感共鸣。 《东极岛》取材自1942年舟山海域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载有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里斯本丸”被击沉后,中国东极岛渔民冒死营救战俘的感人故事。观影过程中,我数次落泪。与许多电影不同,《东极岛》精准触动了观众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情感“泪点”。于我而言,这些情感包括:对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愤恨;对阿赑兄弟等为救战俘而牺牲者的敬畏与心痛;对东极岛渔民齐心协力、以无畏善良之心冒死展开海上救援的震撼与钦佩;以及看到被救英军战俘向渔民表达深切感激时的强烈共鸣。


       电影里从不说教,只以最纯粹、真实且触动人心的故事,给予观众或多或少的感悟。《东极岛》不仅向国人乃至世界揭开了二战时期一段真实的历史,更生动地向世界诠释了中国人善良与坚韧的底色,让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传承与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