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短几人的一生写出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在世界开放浪潮的影响下,中国走完了欧洲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有人乘上时代的东风发家致富成为首富;有人赌对了,站对了队伍,过上了富足“盈余”的生活;有人坚守旧时道德,不愿求变留在了过去;有人虽半程坚守道德,却被人欲洗涤,突破底线,最后在噩耗传来后,浑浑噩噩,糟蹋自己,糟蹋他人。
余华笔下的《兄弟》有时读来觉得粗鄙下流;有时读来我看到了和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有相同经历的李兰;有时我仿佛又看到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天保”、“傩送”和“翠翠”;有时我仿佛又看到了一出冲击道德底线的感情剧“无能的他和出轨的她”……
虽表达粗鄙下流但这也许就是时代下的人性;虽然李兰身上有“祥林嫂”的影子,但是李兰是幸福的,而且很甜蜜。虽然色鬼前夫溺死厕所给她带来了数不清的屈辱和羞愧,但是有“地主阶级”身份的宋凡平给她带来了幸福和自信。在文革时,宋凡平因阶级被关监狱,也要逃出去接妻子李兰回家,哪怕冒死。最后他为了她被乱棍打死,曝尸街头。而她为他守了七年,白了头,早逝;
宋钢也不是“天保”,李光头也不是“傩送”,林红也不是“翠翠”,宋钢第一次自杀,了了对李兰妈妈的承诺(最后一碗饭给弟弟吃,最后一件衣服给弟弟穿,甚至做得更好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都要让给弟弟),最终两情相悦的他们喜结连理,李光头也并未履行那句誓言“谁抢我女朋友我就宰了他,哪怕是兄弟”,他选择了结扎。林红也大胆追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而这部感情剧也并无聊,我不觉得宋钢无能,他只是太爱她,想挣更多的钱给她更好的生活,而宋钢把自己折磨的乱七八糟,最终也只能通过卧轨自杀,向世界说再见,向他的兄弟告别,向他最爱的她诀别。李光头也用自己的“超能力”得到了那个从小到大都一直喜欢的她。而宋钢的最后一次自杀,唤醒了李光头和她,李光头把他的兄弟骨灰扬在了太空,而她终是沉沦,走上了恶性循环的道路。
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时空的人,我不应该对他们指指点点,站在上帝的视角去指责谁或是赞扬谁,因为我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宋钢”“李光头”或是“林红”。也许他们都只是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吧!
记得余华先生在一次发布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莫言的文章是真牛”,拜读了先生的作品我也想把这句话,同样地对先生说,只不过主人公是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