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夏重庆支援心得
分享:
时间:2025-07-11 浏览:12 投稿:装备运维中心 文作者:包宇创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忽而今夏,当夏日遇上大修,煤气化突然停车抢修,计划的支援日期也渐进,虽然中间出了插曲,但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六月份的重庆支援,焱炎和酸爽席卷全身,但在这看似漫长却匆匆的20天里,我得到了清火祛暑的一剂良方,觉得一切都是有理可安,每一天都是收获的一天。


安全作业,多一重保险并不多。


很庆幸,在这次支援中,并没有人把我当做新员工,大家一起处理问题,一起想解决方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项很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好习惯,就是关于处理设备管道上的阀门,变送器时多出来的安全措施(其实为了己身安全,这些措施多做一点并不嫌多)。我们在拆卸阀门检查阀芯,阀体时或是拆开检查法兰变送器时,一起干活的师傅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即使停车了,工艺说管道里没有介质,没有东西,置换过,依然会选择将阀门两边的截止阀或是将法兰变送器的截止阀关闭,然后在拆装阀门或是变送器。也许有人会说,真是脱裤子放屁,但谁能保证设备里什么介质或压力都没有吗?能确保万一有介质保证自己和他人不受伤害吗?出事了,事后追究责任只是某种程度的弥补,并不能让自己他人不受伤害,不受病痛的折磨。在生产上保证安全,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健康是人生财富最前面的1,其他都是1后面的0,1不在了,再多0也依旧是零。为了安全,为了健康多一重保障真的不多。


独立思考,切不可盲从。


也许会有质疑,大家既然一起干活,去做一件事,应该团结协作,你干活时独立思考,是否存在不顾团队,搞个人主义的倾向。不,我们是一个团队在一起干活,大家也确实是分工协作,但需要独立思考,不盲从与之并不矛盾。我们去其他兄弟单位支援,正常在装置干活都是有他们单位,装置的人带队,大家再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无论什么安排都是听从任务小组长的,但是组长安排去干一件事,是否需要独立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好,做完美?即使组长说直接怎样做也需要思量一下,细心一点。在这次支援中,遇到一个小插曲,本来就简单的更换一个调节阀,需将原来的气源管拆除,从总管处重新配管,且气源总管处有截止阀,正常流程就是先将总管截止阀关闭,再从气源管与气源总管接头卡套螺帽处拆开,重新配管即可,但问题是卡套螺帽处可能之前是强制拧紧,导致螺帽和接头抢丝,无法取下,只能将整个从气源总管截止阀过来的整个接头都进行更换。


那就换接头,可是拆着拆着不对劲了,本来从气源总管截止阀处关闭的气,在松接头的过程中漏气声越来越大,拧紧后又没有,多次确认后发现,从截止阀过来并未转接,也就意味着,直接把接头拆开,截止阀内部的球会被几公斤的气一下吹出,后果不堪设想。虽然活确实是这么干,但干之前,干的过程中都应该思考一下。真正做到沉三秒(仪表也需要)。


好团队,事倍功半。


工艺和运维人员之间的配合,若是配合十分默契,也许很多活,真的可以很轻松地干;很多问题可以很轻松的解决;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支援的过程中,真的很感谢认真负责的工艺人员们给我们提供的帮助。在任务中,需要拆开检查b套(同下)某个压力变送器的膜盒,检查发现膜盒损坏,因为备件有限,需要将某一套(为了阐述方便就暂且叫a套)的一个单法兰压力变送器更换到另一套(同上,b套)。a套的变送器由于某种原因已经被工艺拆开,当时我们也并不知晓,任务只是要求将其拆回。拆回后因技术员说b套同样工艺、同样流程的同一位置,因备件不足,需将a套拆回的回装到b套使用。庆幸的是在爬楼回装前,遇到了负责的工艺人员,告诉我们这个变送器转接法兰部件上已被腐蚀穿了(这就是为啥之前他们拆了,而且洞很小不仔细观察不可能发现),幸好被告知,不然后期捡漏发现处理时就会拖慢进度。


遇事,大胆分析。


虽然我也还是菜鸟,对很多事并没有发言权,可是这是菜鸟学习的机会,我得把握住,大胆分析,错了也没关系。在跟着干活的过程中,有一项任务是处理阀门的内漏问题,对于拆之前的准备,拆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就不过多阐述,就阐述阀门拆开后观察到阀的一些现象,以及做出的拙见。总共处理两个阀门内漏(暂且称之为一号和二号阀):


一号内漏阀拆开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这种阀芯有三个爪和密封线,爪部有腐蚀,密封线处有冲刷,阀杆上有一些黑色的印记(并无腐蚀痕迹),螺纹阀座并未紧固到阀体上。个人拙见内漏原因有两个:由于长时间使用导致阀芯的密封线受到冲刷腐蚀导致密封效果变差泄漏和未紧固到位的螺纹阀座导致介质从螺纹缝隙处泄漏。(并非阀杆腐蚀和填料松导致,因为这导致的是外漏,而且阀杆只是长时间工作经常摩擦处较光泽,显出阀杆未使用处有较好黑的印记。)


二号内漏阀门拆开后,观察到如下现象:阀芯上因长期使用,被介质冲刷失去光泽,且没有阀门关闭后,在阀芯上留下的密封线印(正常阀门关闭时,靠硬密封实现阻断介质,所以阀芯的密封线和阀座密封面会受力挤压,会留下印)。个人分析如下:这个阀门从来就没有被关死过,应该长期处于内漏,其原因是调试时没有关到位,没能保证阀门完全关闭(一般能关完后,还需外加预紧力,保证关死),因为工艺技术员来现场考察时,从其口中得知,这个阀门一直存在内漏,且从开车开始就如此。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很多时候评判一件事并不能从其单一的优点去接受它过多的缺点。在这次支援中干的最繁琐最心累的一件事就是更换不合适的阀门,因为阀门的尺寸现场安装条件一点不考虑,只看中了是国产便宜(并非说国产不好,而是没有报合适的参数、尺寸给厂家)。我们刚去的任务是更换三套装置四个阀门,其中三个是同一位置,但是这三个阀门现场安装的法兰是DN50,新换阀门法兰是DN40,其中一个安装位置有点特别,如果正着装新阀门过高会被旁路阻挡;45°装却又对不上螺栓孔,对上孔了膜头被旁路挡住,根本安不上;侧装被栏杆挡住(其实就现场情况而言,侧装后,其实阀门使用寿命可能会缩短,在管道没有介质时,也会有介质淤积在阀杆和填料处,腐蚀几率增加;其二是个人拙见,阀门侧装因受阀门膜头、推杆的重力影响,阀门会向侧下方对管道施加力,导致管道法兰和阀体法兰出现倾斜导致缺口密封效果变差,应对膜头提供支架,分担部分重力。但也只能选择侧装。)。最后一个虽然法兰尺寸匹配,但是阀体两个法兰之间的直线距离过长,必需将原管道切除,重焊法兰,才能安装。很多时候进度不是干活的人拖慢的,而是选型时没做好现场调查,没将尺寸和重要参数报给厂家。(最后也只能一句国产便宜掩饰尴尬,增加人工,拖慢进度)。


人人皆可为吾师。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师傅都有过人之处,需多请教,多听,多学多看。不管是别人犯的错,还是自己偏执的见解,都能教会我些许。跟一个师傅检查处理密度计时,需要更换不同的介质去检查密度计是否准确,但是不管是使用酒水混合物,还是自来水,还是空管时,都显示1.0g/cm3当时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面读取铭牌信息后发现测量范围1.0g/cm3到1.5g/cm3。所以不管是空管还是酒水混合物,还是自来水均显示1.0g/cm3,后面还过多担心说要将密度计内部管道擦干净,怕粉末沾水堆积,还大胆发表拙见,师傅说这个是测液体的不能测粉末(当时还与其争论说我们煤气化框架的密度计也可以测粉末只是不能测空气)。


但后面查阅资料发现,他们使用的是振动式密度计其原理是基于振动元件固有频率和流体频率之前存在关系(所以只能测流体,而传统流体指液体和空气),而煤气化使用的是放射性密度计是基于射线穿过物质时衰减与密度相关(比尔—朗伯定律),多用于测量矿浆和矿石密度等。


在这次支援中遇到了很多很优秀的师傅,只不过有的师傅善言辞,会主动给你普及很多知识;有的师傅不善言辞,需要多看,细细观察,回来自己总结,自己查资料。在外支援毕竟不像在自己公司,只要愿学愿问,师傅们都会毫无保留的讲解,而且支援时大家都忙着干活,大多数时候只能自己默默记下,闲时侍其左右俯身恭耳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