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过程中,人、物两轨迹相交的时间与地点,就是发生伤亡事故的“时空”,也就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也就是斯奇巴(Skiba)提出的发生安全事故是生产操作人员与机械设备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理论被称为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基于这一理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识别和减少工作场所中的潜在风险:
首先:防止人和物发生时空交叉
时间分离:确保人在进行危险操作时,物处于安全状态或不在危险区域。例如,在电气维修或电气作业中,切断电源、挂牌、上锁,并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确保在设备断电后才开始维修工作。
空间隔离:通过设计合理的布局,避免人在危险区域内活动。例如,在机械制造车间中,设置防护栏杆或安全门,防止工人误入危险区域。
其次: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生理、先天身心缺陷;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后天的心理缺陷;视、听、嗅、味、触等感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行为失误。
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他们了解并遵守安全规程。例如,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行为规范: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行为准则,明确禁止的行为和必须遵守的规定。如,在化工厂中,要求员工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并严格遵守化学品处理流程。
最后: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中,在生产过程各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安全状态:设计上的缺陷,如用材不当,强度计算错误、结构完整性差、采矿方法不适应矿床围岩性质等;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使用上的缺陷;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例如,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及时更换磨损部件,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改进设计: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采用更安全的设计方案。
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识别和减少工作场所中的潜在风险,从而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轨迹交叉理论纠正了将一切伤亡事故归咎于操作人员违章作业的错误观念。综上所述,轨迹交叉理论的重要安全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视角来理解和预防事故,强调了人和物的因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这些贡献对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