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风揉碎了朋友圈的滤镜,将我从九宫格里打捞出来。向家坝对面那些年复一年霸屏的蔷薇花瀑,终于从电子囚笼中越狱,在我眼前抖落真实的露水。
远远望去,花墙不过是公路旁一道谦逊的镶边,却因千万朵粉紫的汹涌有了惊心动魄的意味。未及靠近,暗香已织成网,缚住都市人锈蚀的嗅觉。近身花海丛中,那万千粉紫又变得含蓄温柔,如此魔力,难怪姑娘们甘心臣服于粉紫色暴击。
蠢蠢欲动的五指,暗想采花一朵,未及目标,指尖猝不及防传来刺痛,不断冒出的血珠像是在警告我:她拒绝轻浮的接近,只对值得的人敞开心扉。我断了采花的念头,那就静静享受与她相处的时光吧。
可是,蔷薇花不是我的蔷薇花,瞧,花墙下正上演一幕幕大戏。银发奶奶用丝巾接住飘落的花瓣,穿汉服的姑娘转身时惊醒了沉睡的《牡丹亭》,当所有人的美都在借花还魂,我忽然读懂蔷薇的智慧——她们允许被观看,却拒绝被占有。那些看似争抢绽放的喧哗,不过是每朵花在恪守自己的花期。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拍照的人群陆续退场,带着精修过的春天奔赴数字战场。而我沉醉于花海下,竟忘了与她留影一张。罢了,罢了,指腹的伤痕和衣褶里藏着的三枚花瓣,已替我完成对春天的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