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云天化清风苑:主题党日活动》有感:起重岗位的精神共鸣
分享:
时间:2025-04-23 浏览:32 投稿:装备运维中心 文作者:刘武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作为水富云天化装备运维起重特车班的一员,读完报道里青海原子城的故事,心里挺有触动。我们干的活和老一辈科研人员比起来或许平凡许多,但字里行间的那股子认真劲儿,和我们在岗位上的坚持倒是相通的。

平凡岗位的坚守底色。报道中科研人员隐姓埋名的坚守,让我想到我们起重特车班的日常。每天驾驶特种车辆穿梭厂区,负责设备装卸、管线吊装,工作虽不直接参与工艺环节,却始终与“安全”“精准”紧密挂钩。

       普通工作的精准哲学。科研人员对数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严谨,与起重作业“一绳一扣系安全”的要求不谋而合。化工场景中,吊装对象多为关键设备,容不得半点疏忽。每次发车前检查设备状态、校准吊装参数,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严谨求实”的内涵——这不仅是操作规范,更是守护生产安全的职业态度。对我们而言,将“精准”刻进每个操作细节,既是对设备负责,也是对生产线的稳定运行负责。

       把精神落进日常行动。“将精神转化为行动”的感悟,在咱们一线有最朴实的实践:


安全为本:严守化工“十不吊”原则,从厂区限速到吊装流程,让规范操作成为习惯,用每一次平稳起吊筑牢安全防线。

精进为要:面对化工设备更新和复杂工况,主动学习新装备操作知识,优化吊装方案,让经验与技术同步提升。

合上报道,望向待命的起重特车,车身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默默待命。在这里没有戈壁风沙,却有高温酷暑中的坚守;无需隐姓埋名,却需24小时响应生产需求。每次握起操纵杆,都能感受到一种平实的责任:前辈用专注托起科技尊严,我们用专注撑起生产脉络,本质上都是“把责任放在心上”的人。

文字唤醒的不只是感动,更是对平凡岗位的认同。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感悟,在起重作业中握紧工具、校准方向,不刻意夸大价值,只把每一次吊装干踏实,让普通岗位的坚守,成为对“两弹一星”精神最朴素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