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申公豹的这句台词,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在人们的心坎上,道出了被成见束缚之人的无奈与挣扎。
成见,是一种顽固的思维定式,它往往在人们尚未充分了解事实之前就已悄然扎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依据过往的经验、片面的认知,甚至是毫无根据的传闻,在心底为他人或事物贴上标签,形成先入为主的判断。这种判断一旦形成,便如同坚不可摧的大山,横亘在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阻碍着理解、沟通与和谐。
回顾历史,因成见而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清朝时期,统治阶层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抱有成见,视其为奇技淫巧,不屑一顾。这种顽固的偏见使得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远远落后,最终遭受列强的侵略,陷入了长达百年的屈辱与苦难。无独有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地心说的固有认知,却遭到了当时教会和众多学者的强烈反对。他们因成见而盲目排斥新理论,阻碍了科学的进步,让真理的传播历经波折。
把目光转向当下,成见依然无处不在。职场上,年龄歧视屡见不鲜。年轻员工常被认为缺乏经验、浮躁不稳重,即便他们有创新的思维和充沛的精力,也难以获得重要项目的主导权;而年长的员工则可能被贴上观念陈旧、学习能力差的标签,在企业的创新变革中被边缘化。教育领域同样如此,有些老师仅凭一次考试成绩或课堂表现,就给学生定性,认为成绩差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和上进心,从而忽视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和潜力。这种教育成见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还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然而,成见并非不可打破。当我们意识到成见的存在时,便是打破它的开始。这需要我们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主动去了解不同的人和事,深入挖掘表象背后的真相。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想法,能够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世界,减少因主观臆断而产生的成见。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但只要我们有勇气正视它,有决心去改变,这座大山并非不可撼动。让我们搬开心中的成见之山,以更加包容、理解和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世界,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平等、公正的阳光下自由发展,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改变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