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真的胜于能力吗?
分享:
时间:2018-01-11 浏览:399 投稿: 文作者:甲醇车间 杨丽萍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甲醇车间 杨丽萍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记得去年车间演讲比赛的时候,我借用过《读者》里的一个故事:一位本领高超的木匠,因为年近退休,于是想离开去享受生活,老板叫他再建最后一座房子,由于老木匠归心似箭,心思全不在工作上,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工作也没了往日的水准,老板看在眼里但却什么也没说。等房子盖好后,老板把房子的钥匙交给了老木匠并告诉他:这房子是送给他退休的礼物,老木匠当时愣住了,悔恨与羞愧溢于满面。这个故事值得深思: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华亭豪宅,也可以盖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技艺减退,而仅仅是失去了责任感。

 

    放眼历史,凡是受到人们敬仰的人,都拥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为了证实一个小问题,有时竟要查阅上百本书刊。在当时首屈一指的著名翻译家傅雷在法国文学的翻译上,为了一个词语,写了十几封信向别人请教,反复推敲。这些兼具能力与名望的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吗?

 

    能力并非天生,它来自于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强烈的责任心可以促使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名员工:刚到公司的时候,论学历高低,他仅是一名大专生;论技术,他就是个“愣头青”;论经验和阅历,他听的、看的、做的都不如岗位上的老师傅,然而正是高度的责任心使然,他凭着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勤于钻研、奋于刻苦,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内涵,不仅在几年内完成了公司多套装置的学习,而且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成了本科学习。如今的他已超越了岗位上的大多数人,成为一名工艺班长。

 

    缺乏责任意识,即使他学识再广、技能再精湛,也无法让人信服,甚至会成为周围人眼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打开电视新闻,我们不时看见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各种各样的重大责任案件:火灾、危房、食品安全、医疗事故……实践证明,许多的低级错误,并非当事人的能力差,而是缺少了应有的责任心。这些鲜活的例子正告诉我们责任感的缺失比能力不足的后果更严重。

 

    人离不开社会,因此无论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都担负着相应的责任:在生活中,为人子女者孝顺父母,为人父母者爱护子女,责任使我们相亲相爱、和睦融洽;在工作中,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有了责任方能爱岗敬业,方能钻研进取,方能突破创新,责任使我们与时俱进、奋力拼搏。责任使我们敢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勇于任事、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不断超越自我。

 

    我们褒扬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也抨击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人,所以我们更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无论何时何地,都将责任扛在肩上,那还有什么是我们完成不了的呢?所以我认为“要做好任何一件事,责任是首要因素,能力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