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构性思维的课程学习了不少,但是一直也没有深入的理解什么是结构性思维,记得以前曾拜读了汪洱的《金字塔原理》,其实与众相当,只是讲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自然,结构性思维的应用也确实有很大的涉足面,任何纷繁杂乱的事情只要能够结构化,基本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若能领悟三分,应该是收益匪浅。基于此,我就个人观点谈谈如何建立结构性思维,与其分享。
一、认识结构性思维的内涵
结构性思维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什么是结构,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做一件事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就拿写一篇文章来讲,你必须得有中心思想,有相应的论点论据,还得有总结概论,那么,这些内容其实都是围绕一个最关键的主题来展开的,那就是题目,也就是说,你要先想好你想表达怎样一个观点,然后才能根据点来展开到面,这就是我们经常用的总分结构;二是结构的层次性要弄清楚,比如对项目进行WBS分解,那么首先应该是建设项目,而针对项目的分解有很多层次,你是要对进度分解呢,还是要对投资分解呢,这其中就要明确主线层次是针对哪个方面,这样才能按照思路进行下去;三是结构的表达方式要弄清楚,首先要考虑到客户接受信息的程度,不能够以自我为中心,在表达方式中寻求均衡的模式是比较重要的,有利于信息的发出和接收者,尽可能的做到共享的乐趣,而非单授的任务形式。
二、充分发挥思考力
既然谈到思维,那么就不得不说思考力的问题,结构建立,思维先行,做任何一件事,你必须要先思考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影响面,比如你想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完成,你手中有没有途径所需的各类资源,而这些资源是否能够在过程中起到有效的作用,如果不行,那么你的应急措施是什么,出现问题后是否能够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考力。其实,所谓思考力,就是不单单要想到事物的本身,而是要横向思考与事物相关的其他衍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建立结构。
三、建立结构性的框架
其实在读书学通讯稿写作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教授过关于框架的问题,要有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框架,基本上把事件的本身往这个结构中一套,一篇完整的通讯稿件就出来了。但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够用这样的框架,所以,需要我们针对性的建立结构性框架,首先,在建立结构性框架的前提是了解对方的需求,需要包括了那些方面,结构就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其次,框架建立的简易程度是否够精简,是否能够让客户直观的了解并吸取,这是我们建立结构的前提条件,因为一旦形成固化的结构模式,应用的成效就完全受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