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炉管
分享:
时间:2017-04-24 浏览:386 投稿: 文作者:综合管理部 吴宝夜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综合管理部 吴宝夜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打开手机,已是下午六点半。从阳光明媚的下午三点入睡,到黄昏月亮初上,时隔三个半小时,这确实是一次难得从头到脚都感觉到舒服的一次午睡,因为,这一天的活儿确实不轻松。
 
    自公司2017年大修以来,我就在想,今年的合成一段炉炉管要不要清刷,如果要,会不会又是倒霉的“青年突击队”上?一旦是“青年突击队”的任务,恐怕我又逃不了。因为,我是青年,又是部门的年轻人,不抽调我去,还能是谁?俗话说,“怕什么就来什么”。真应了这句话,1月11日,“噩耗”传来,同事汤哥跟我说:“宝夜,支部书记说明天我俩参加刷炉管,记得,早上八点十分到合成氨主控室门前集合。”听到这个消息,我悬了很久的心算是落下了,唉……该来的总会要来。
 
    11日下班后,我心里盘算着,有什么理由让我明天不参加,而且这个理由是支部书记无法拒绝的?我思考了很久:一没生病,二没出差,三无会议……真是悲哀,平时那么忙的我,为啥在这“关键时刻”如此闲得?算了,上就上吧。希望晚上睡觉会着凉,然后明天整天闹肚子,这总该是个好理由吧?
 
    12日早晨,闹钟准时响起。我下意识地“感受”了一下全身,再摸摸额头有没有发烧之类的,一点毛病没有!穿上昨晚准备好的工作服,无奈奔向大修现场。
到场的大约十六七个人,包括团委田书记在内!真扯淡,上一次刷炉管,大概近40人,这次这么少,不累死人?!在化肥车间技术员和安全员的简短培训后,我们一行十几人全副武装进入炉膛内部。
 
    炉膛空间很大,但炉管将作业空间挤占了大部分。加之内部搭建的架子和台板,作业空间变得更加狭窄。几台临时照明灯,几个小小的通风口,“光线昏暗、空间狭窄、空气浑浊”的作业环境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沿着搭好的架子,我们攀爬到11米高处,由上而下,分组对直径炉管进行360度清刷。因为各组分了“责任田”,一开始,我激情高涨,刷刷刷得不停。刷过几根管子后,左右手臂、大拇指、食指、中指开始酸胀并有些疼痛,再看看后面的任务,这才“冰山一角”啊,看来想快速结束战斗,是痴人说梦。
 
    炉管表面积层了较厚的炭黑和锈屑,这些被刷下来的粉尘,比起空气中含有的“PM2.5”,这可能叫“PM250”。一个小时后,我感觉口罩湿了,换下后,表层一片黑色,已看不到口罩的底色。
 
    和我一组的是良平,他刷得比我稍快些。我们知道,这样的环境,少说话,用鼻子呼吸,可以过滤一些灰尘,所以彼此没有聊天。只听见隔一小段时间,便传来他深沉的叹气声,我感同身受,这个活儿--强度大、空气质量极差、高处作业,给“两百大洋”也未必有人干。“梁山”是被逼上的!
 
    下午一点许,炉膛入口处传来响亮的声音:“田书记,你在哪儿?我是曾向峰。我带维保中心的两个兄弟来支援。上午的活儿刚干完,就紧跟着来这里了。”听着,我心里想:“这娃是不是傻?维保中心在大修中是主力军,干好大修工作就行,上午本来就有任务,完了中午回家休息不好?”
 
    下午两点半,经统计,高11米、直径10厘米的387根炉管被25位“青年突击队”队员历经6小时基本不间断作业全部清刷完毕,并经工艺车间检验合格。合影的时候,大家都笑了,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在拍照,而是因为克服困难后的小小成就感。因为,这个任务,非“青年突击队”莫属!
 
    干了活,抱了怨,该干的还得干。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面前,我们不上谁上?因为我们是青年,累趴下了,睡一觉便满血复活,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而积极面对,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下午六点半,打开手机,支部书记发来消息:明天(1月13日)上午八点半,拉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