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分享:
时间:2014-05-26 浏览:402 投稿:中心化验室 文作者:中化 沈灿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中化 沈灿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作为一个年轻的80后的妈妈,自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培养、教育孩子成了自己生活的重心。可连自己都是稀里糊涂长大的我对教育孩子,有时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总是特别的喜欢知道别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喜欢接受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方法。经朋友推荐,我阅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自觉受益匪浅。

     作者尹建莉在引言中写道,“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书中还比喻到,每个孩子都一块玉石,家长便是琢玉的工匠,最后能否得到一块精美的作品,要求工匠不仅仅要付出劳动,还要运用智慧和耐心。而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家庭小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在无形的影响着孩子,几乎每一件小事,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机缘教育。如书中第五章说的一样,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该有做家长应有的智慧。书中说“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我想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最起码要做到的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在这个家里面,房子可以小一些,家具可以旧一些,但爱和亲密一定要多。我们既然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要他幸福。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逆向思维。她讲了一个三个无聊的年轻人踹垃圾桶的故事:。故事中的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他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他用减少支出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的厌恶之情。在生活中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有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出自我肯定的意识,相反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由某个问题,她就会在这方面不断的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孩子一出生电脑电视就常伴左右。孩子过早的接触电视,电脑,是家长最头痛的一个问题,担心孩子的视力会受影响。我儿子才一岁七个月,现在他一大早起来也会说要看电视,看我们在电脑面前坐着,他也会想要来玩一下,为此我们也一直很困扰。看了书中作者对待孩子玩电脑游戏的态度,我的心里也释然了很多。作者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电脑游戏也只是游戏,不是毒品,只是比我们小时候玩儿的游戏更高科技更复杂些,孩子喜欢玩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让孩子自己慢慢意识到时间要合理利用,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游戏不是不能玩儿,是要在合适的时间玩儿。决不可急躁的粗暴干涉,那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孩子对游戏更加欲罢不能,往往起不到预想的效果。由此我又联想到了作者提倡的教育最高境界:有心,但无痕。不否认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有心的,可无痕的教育却不是每个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并耐心去执行。

 

    我的儿子现在才一岁七个月,我看着他从爬到走到说话,他身上也会有很多令人欣慰的闪光点,同时在成长中也有有好多需要改进的不足。我这个妈妈,很多时候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离好妈妈的标准还差的很多,当然更称不上一个好的老师。但我和全天下的妈妈一样,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相信有这样一份爱心再加上耐心、细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必定会在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