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文章”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分享:
时间:2007-12-17 浏览:461 投稿:null 文作者:人力资源部 靖辉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人力资源部 靖辉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文化生产力,是企业成熟和成熟企业走向成功的标志,也是企业明天的经济。无论是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管理模式的出现,还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一种体现。不管是企业家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还是再创团队辉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企业的文化建设。 

  最高管理者在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基础作用。科特和赫斯克特在他们合写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说:“通常公司中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在推动企业文化变革中具有极为关键的基础作用。”毋庸置疑,这一、两个人就是最高管理者。IBM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陷入困境,1991至1993年间累计亏损额达162亿美元。1993年4月,郭士纳接管公司。令人惊奇的是,仅隔了3年时间,即在1996年IBM就实现了7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60亿美元的净利润。这一奇迹是与郭士纳接管公司后便着手对公司进行重塑,尤其是成功重塑了IBM的企业文化分不开的。而IBM文化的重塑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是由于郭士纳的亲自推动,用郭士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动文化变革。”再如,1999年,卡洛斯•戈恩在连年下滑的困境中出任日产公司新CEO,他一上任就立刻发现日产公司处于混乱中。该公司下属工厂的生产能力超出销售能力100万辆,采购成本比雷诺公司高15-25%,并且由于负债110多亿美元,公司现金短缺。戈恩的诊断是:“日产公司缺乏明确的利润导向,对客户关注不够而过于注重与竞争对手攀比,没有一种跨越职能、国界和等级界限而进行合作的企业文化,缺乏紧迫感,观点不一致。”于是,在接管日产后的第二个星期,戈恩就着手改造日产的企业文化。他的这一大胆举措不久就得到回报:日产公司濒临破产的下滑趋势得以扭转,重新走上了盈利的发展道路。日产的复兴理应归功于戈恩成功地改造了日产的企业文化。正如日产公司执行副总裁、董事会成员松村法雄所说:“戈恩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他能重塑人们的精神状态。” 

  几乎所有改造企业文化的成功案例都表明,改造企业文化只能自上而下地进行。这是因为,改造企业文化意味着要提出新的价值观念,确定需要形成的企业文化;也意味着改变那些与新的价值观念不协调的政策和制度,而只有最高管理者才拥有改变价值观念和深层机制的权力。同时,新的价值观念要渗透到整个企业中去,也只有从高层到底层,才会取得实效。没有来自最高管理者的决心和榜样行动,新的价值观念就难以扎下根来,新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繁荣兴旺。 

  因此,最高管理者公开表明赞同改造企业文化的坚定态度,并且花费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推动企业文化变革,是至关重要的。最高管理者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出来效果最好呢?开会、演讲、发文件是常规的方式,这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与企业的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化工企业,员工心态处于躁动的状态,最高领导者经常性的在员工关注最多、最权威的网站上发表一些文章,对公司企业文化的推动、深入大有裨益。 

  蒙牛老总牛根生、华为老总任正非、联想老总柳传志、万科老总王石、华润老总宁高宁,都是写文章的高手。 他们教育员工的文章不仅在自己的企业,而且在企业之外都有很广泛的影响。 

  蒙牛:企业文化文本再怎么改变,一年也只能改变一次。所以,牛根生很勤奋,他每个月都会写一篇杂文,在蒙牛内部的《蒙牛足迹报》上发表。这些文章也会成为蒙牛企业文化不断补充的内容之一,不断的下发。 

  它的意义在于,在蒙牛的不同阶段,以企业领导者的角度不断地重新解释企业文化。蒙牛人在遇到不同事件的时候,怎样运用企业文化去理解新的事情,牛根生的文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有一个阶段,蒙牛开始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了,那原有的管理者们会不会有想法呢?这时,总裁专栏就会刊出一篇题为《带工具的人》的文章,引导人们去正确理解这种动向,下个月又会出一篇《有使命的人》,充分肯定老员工们的重要价值和贡献。 
 
  蒙牛人对此非常重视,包括一些蒙牛的经销商也不断地组织员工学习牛根生的文章。曾有一段时间牛根生由于工作繁忙停止了写作,经销商给牛根生写信,强烈要求继续写下去,并且要月月发。 
牛根生的文章形成了蒙牛企业文化新的演绎,因为他讲的是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最能反映当时蒙牛的现象和趋势。 

  华为:在一次新员工大会上,老板曾经说过:“华为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全体员工要团结合作,共同奋斗。” 华为非常厌恶个人英雄主义,主张的是集体主义和团队作战,“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在华为各级主管的述职报告中,主管不能大肆渲染自己的功劳,而必须强调团队的作用。在《致新员工书》里,任老板重点强调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给新员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华为,这种“狼性”训练无时无刻不存在。老板认为,告诉“狼群”食物将要越来越少,“狼性”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狼群”才会齐心协力去捕捉更多的机会,猎取更多的猎物。因此,忧患意识绝对不是哭穷,而是唤醒团队更大的“狼性”,创造更多的财富。在《华为的冬天》、《华为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这些文章中,忧患意识得到了充分的流露。这些文章产生的效果远比开会、讲话、发文件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