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2006-04-27
浏览:1160
投稿:null
文作者:供热 廖性天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供热 廖性天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为曾经的侥幸而恐惧,把教训当作一种资源
3月21日,公司高层领导将“操作前沉三秒”活动动员大会以一个相当高的角度在全公司推广,并对“操作前沉三秒”活动的具体方案,实施步骤作了具体的部署,层层落实,不搞花架子。充分说明了活动在“长青基业,人为其本,精益生产,达于至善”思想指导下,紧密围绕以“稳定发展年”为中心,再一次打下夯实的基础,此时,活动也是2006年生产操作的主旋律。
通过这段时间的认真学习,领会和与同事们的交流,以及对过去的回顾,使我这个多年在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受益匪浅,感触颇深。首先,“操作前沉三秒”活动的本身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或者对操作前的被操作参数或者操作设备,做简单的“是”或“否”的判断执行。其对生产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指出了明确的安全方法。其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是总结多年来本行业、其他行业血泪教训的结晶。其精髓是在“沉三秒”后面养成的良好操作习惯,扎实过硬的生产操作技能,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为什么操作,如何操作,可能导致什么样的变化和危害,如何处理,它更不是简单的四句话,这四个问题,在事物发展的某一状态下所需要把握所具备的素质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它随着问题越是往后,所需要把握所具备的技能,知识的全面性是层层递增的关系。然而,它又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缺一不可的一个整体。他为生产操作所指明的目的性,标准性,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根本上杜绝生产操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安全性,对生产操作大大增加了安全筹码。充分体现了四个问题所包含、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涵,本身也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翻开三十年生产操作历史的一页又一页,其中不乏成功案例的可圈可点之处,更有让人永远也忘不了的惨痛教训。我永远也忘不了,90年合成脱碳岗位1114-F溶液储槽灌爆炸时的悲壮情景。当时,灌内巨大的能量将整个储槽灌原地拔起并将整个顶盖抛向空中,向远在近百米之外的运行设备以俯冲之势直击要害。当时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强烈的冲击波使主控室的任何门窗无法阻挡并将其撕得粉粹,滚烫的碳酸钾溶液从灌底铺天盖地而来……,当时除经济损失外,我们面对的是两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以及他们的亲人,我们该说些什么呢?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说什么呢?永远也不应该忘记这一幕。
我也参加过88年合成配电室UPS突起大火的处理。当时室内浓烟滚滚,主控,现场忽明忽暗,几乎所有上百块报警同时发出刺耳的警戒,现场多处放空瞬间发出震天的怒吼,情况十分紧急,再看我们的老班长,犹如战场上的将军,以其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色之势,指挥着所有班员对整个装置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我们的主控沉着应对,在其快速的操作中一点也没有慌乱的迹象。
这样的情景也许在电影,电视中经常看到,但在生活中却不多见。我想大家对电影《三大战役》都很熟悉吧!其中辽沈战役打响前的那一段,我更是记忆犹新。这位战役的最高指挥官,在面对瞬息万变,突如其来的情况在千钧一发之际,力排众议的气概,以及最后决断前的片刻沉思,足以说明其深厚的军事功底和良好的习惯。其关键时刻力排众议,除了其超越的军事才能我想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当时他是最了解现场所有情况的人。很多时候我们操作人员特别是班组长,在面对现场突发情况时,不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吗?战场上敌我双方生与死的较量,是一种实力的较量。生产操作中对突发情况的处理,同样是一种实力的较量――一种技术、技能实力的较量。
下来聊天时,我有心向老班长请教,我问他:“在事情突发的那一刻,面对那么多的设备,参数,以及当时恶劣的环境,可以说一个细小环节上的疏忽和大意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你当时不怕吗,不慌吗”?老班长脸上笑都没有笑一下,只说了5个字:“功到自然成”。可见这种功夫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三月五月能炼成的。俗语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它是长期以良好的操作习惯持之以恒,科学掌握,反复磨练,团结协作,到事发的一瞬间,自然形成的,否则未必成功。之后老班长又说:“其实,干操作的时间长了会有越干越害怕的心理”。我当时怎么也不明白,心里想,这有啥,敢想就敢干,老班长怕是思想保守,只要把功夫练好,怕啥呢?
时光在一天一天过去,我也由一名新工慢慢变得成熟起来,我仿佛明白了些什么。因工作的踏实,历史把我推上了班长的岗位,从当班长的那一天,我忽然全明白了什么是“怕”!由于化工生产的系统性,连续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危险性,随着对装置系统的了解程度,使我们在日常的生产操作维护中,在事故应急的应对中,容不得一丝的疏忽和侥幸,尤其是自以为操作经验丰富,凭借着以往多年的经验或者是感觉,在工作中不加思索的进行操作或者是指挥时,事故就在你身边而不自知时,是多么的危险。也许你会侥幸,但这将是更大隐患的开始。回想起多年的操作经历。我不禁为曾经的侥幸而恐惧,我的心不寒而栗!这种侥幸离事故是那样的近,离死亡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常言道:“河中淹死会水人”,难道不是吗?回过头来对历史的分析,其每一成功案例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他按照了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这一基本规律。而惨痛的教训,包括外行业,有些似乎表面上看是因为某种事故当时的偶然因素,但究其深层原因都是违背了事物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这一客观规律的结果。
作为一个在生产一线多年,长期与化工生产打交道的老操作工人,除了在总结多年教训,不断加强技术技能学习,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态度外,更有责任,有义务,将过去的成功也好,教训也好,以一种宝贵资源的形式,毫无保留的告诉后来人,把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经验传授给后来人,特别是近年来进公司在生产一线的新工。面对这些文化素质高,有一定的理论水平的年轻人,学东西很快,日常的操作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所缺乏的是一种经验和遇事处理问题的急躁性。难道他们的成熟一定要建立在无数次的教训之后吗?难道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要在我们曾经跌倒的地方,再跌倒一次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显然代价是高昂的,过去的宝贵经验和用血换来的教训也就毫无意义。我们只有一开始就培养他们一种良好的操作习惯,让其对重复简单的事而不出错。让其明白,在成千上万次的操作中百分之百正确,是靠良好习惯的养成来保证的道理。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我认为,态度不能决定一切,而态度加上习惯才能决定一切。良好的工作态度加上良好的工作习惯或者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成功的唯一法宝。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不是什么至理名言,但从侧面恰恰说明了从一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生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之谈。可以说,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终身受益一点不假。时逢此时,公司大力加快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新员工培训之际,及时推广 “操作前沉三秒”活动,我是打心眼里的拥护。它不仅使近年来的新员工和以后将要进公司的新生力量,能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标准来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而且也使一大批生产一线的老师傅,在如何带好新员工的标准上找到了一个正确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使我们过去工作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定式加以改正,从而培养一种冷静思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此时,我们的底气更足了,心里也更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