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工匠之李昕成
分享:
时间:2021-12-30 浏览:357 投稿: 文作者:化肥车间 涂然奇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化肥车间 涂然奇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当今世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天堑鸿沟到大道坦途,公路、铁路、桥梁编织的巨大网络,川流不息,通达四方,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运转。而这背后,离不开像李昕成这样土木工程专家的智慧与心血。
 
    混凝土是如今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它直接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在常人看来,通过高品质原材料生产的混凝土,一定能为工程建设奠定扎实、耐久的基础。然而,在云南的各项工程建设中,这并非绝对。一方面,云南的山地特别多,这样桥梁隧道就多,混凝土用量很大。同时云南的气候带非常复杂,不同的气温条件对混凝土的这个技术要求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高品质的原材料数量少,运输成本高,使得大规模建设成本高。研究出适用于云南特殊地理气候下的高性能混凝土生产方案,成为李昕成科研团队技术攻关的重中之重。
 
    从2013年起,李昕成带领团队在长达7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就近就地取材,综合考虑强度、抗裂、环保和耐久性等各项指标,成功提出了全套适用于云南省的混凝土生产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方案。七年间,在全省21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推广运用457.27万m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了6000多公里的跨越式发展,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20.69亿元。
 
    如今,在国家大力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合的绿色发展理念下,李昕成带领团队承担了全省所有绿色建材评价咨询工作,积极推动建材行业产业升级。他说:“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是关注产品本身,而绿色建材是关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我们对绿色建材的评价,也就是生产和使用整个过程,都要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来绿色建材肯定是材料的发展方向,而且现在已经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截至2021年9月份,云南省绿色混凝土应用率达36.2%,贡献社会综合节约绿色效益约20.86亿元。
 
    求索者的路径总在前行中,而给予内心深处的那一颗匠心、一种钻研、一份使命和担当,将时刻伴随他们,超越自我、突破万难、成就事业。这是真正的“工匠担当,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