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分享:
时间:2019-11-15 浏览:517 投稿:中心化验室 文作者:生产管理部 曹雪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生产管理部 曹雪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习近平同志2013年当选为我国国家主席,对习主席的认识仅仅是新闻联播里约100字的介绍。后来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多次看到有关习主席的书,有的是讲习主席的故事的,有的是主席著作的。心里曾想过多次拿起读一本关于习主席的书来读,可惜的是总是被中西名著、畅销小说抢了位置一拖再拖,刚巧班组组织阅读这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自己更应该好好坐下来阅读,一来读读主席年轻时奋斗的故事,鞭策自己的行为,二来完成自己的心愿。

    全书采用访问录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人物对那段特殊时期的回忆,从侧面证实这本书内容的真实性。从主席年少离家到陕西梁家河扎根,是位置上的移动,从主席到梁家河初期到主席说出“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这句话,年少的主席心理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别的知青到农村可以是从0开始,可主席当时的情况那真算是从负数开始的。别人在农村两三年通过一些机会回城了,主席却被迫长期滞留,这滞留没有挫败习主席,而是牢牢扎根,办起了为村名谋略的事实来,深深地扎根在农民群众之中,完全融入了农村的生活,尝遍了农村的穷、苦,感受了农民的淳朴,接受了农民的帮助。

    书中不同的人物多次提到主席酷爱读书,学识渊博。主席读书的条件比我们现在艰苦多了,没有充足的光源,脸都被煤油灯熏黑了,在山上劳动的间隙,这些都是一个人热爱学习热爱进步的表现。主席读书不单一,不单调,读一本书时不完全盲从书中的观点,还要找出其他相关的书来佐证书中的内容,可见读书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不可盲从,要科学理性的咀嚼吸收。学富五车的主席讲起话来有道理服群众,办夜校效率高,与群众开会也能句句在理,不空讲不虚讲。主席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落实看书学习,不断丰富自己。

    书中讲了主席后来几次回到梁家河看望当年的朋友们,乡亲们待主席都如亲人一般,可见主席在乡亲们心中的位置不是因为权高而是因为亲切。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人无路可走甚至面临危险的时候,有一群人接受了你,保护了你,帮助了你,有机会都让给你”。这样的爱护怎能不感恩?主席也是这样做的,回乡探望探望的是经济发展,是家庭收入,是生活如何提高。

    读了这本书,头脑涌出千万头绪,在脑子里碰撞。年少的主席爱学习,干活不滑头,青年的主席爱学习,敢承担任务,带领大家一起干,自己干在最前面,最苦最累的活儿挑头干。离开了农村有好工作,还要求再回到农村。习主席是真正尝到了农村的贫穷农村的苦,一心想用自己的最大力量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简短的一句话表达了总书记心中的理想。

    今天的主席昨天也是平凡的,英雄生来也是平凡的,只有坚持心中的理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感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