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分享:
时间:2014-10-08 浏览:393 投稿: 文作者:退办 杨伯荣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退办 杨伯荣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我学习摄影时间不长,但有自己的体会那就是:摄影是养眼、养心、养身的快乐的生活方式。

 

      先谈养眼。摄影首先要选择拍摄主体,就我们来说不外乎使人赏心悦目的美色、美物或美景。壮美的高山大河,清澈的小桥流水,争奇斗艳的山茶、荷花,婀娜多姿的傣家姑娘,晶莹剔透的珠宝玉石,都是我们关注拍摄的对象。人在这样美的环境中探寻,怎么不会受到美的熏陶呢?从细节来说,对光线、色彩、质地、形状就特别敏感。时间一长就逐渐训练了一双鉴别美,欣赏美,并用相机记录下美的眼睛。更何况云岭大地上,新建筑、新景点、新成就也不断湧现,也进入了我们的镜头。我们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从而消解了因退休而疏离社会生活的失落感。眼光开阔了,你说说这不是养眼吗?

 

      其次谈养心。摄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问题,二是艺术修养问题,要拍出优秀的作品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或许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说小孩拿出手机就可以照相,哪有这么复杂?我说,越是普及的技术,就越难创作出类拔萃的作品。要熟练掌握摄影这门博大精深的技艺,没有虚心的求知,没有勤奋的实践,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哪能成呢 ?就得向老师学习,向懂摄影的人请教。对于象我们这样上了点年纪的人更要放下“年龄架子”向青年人请教。古人说“功夫在诗外”摄影也一样,也须认真读几本文艺修养的书,并且还得向无字之书--大自然学习,观察它,了解它。我们也逐渐养成出门看天色的习惯了。一心在此,哪有时间旁鹜其它? 这个题材拍完了又追寻下一个题材;这张照片不满意,总想在下一張照片中弥补。心中有一个目标在召唤自己,要在摄影的道路上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摄影艺术的圣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在物质诱惑很多,养身易养心难的浮燥当今,能把心安屯摄影上,从而提高照片的立意。这不是在养心吗?走进教室似乎回到了学生时代。同学之间互相传阅照片,点评作品;郊外实习又相互帮助。我们某一张照片如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不也慰贴那久违了的成就感吗?生活中有棋友、驴友、酒友、水友(游泳之友)等,我们也有摄影之友。我们也时时处在友谊的温馨中。这就大大减少了老年人最畏怕的寂寞感。

 

      最后谈养身。为了寻找新的目标或者为了一个新颖的视角,甚至就是为了那一缕阳光,不惜背着背包,杠着角架,爬山涉水,在所不辞。汗水洒在山岭,脚印留在草原,尽管有苦有累,但心情舒畅,身体得到了锻炼。摄影人常在大自然中蹚漾,饱览风光,留下作品,强健了体魄就连呼吸的清新空气也比久居室内的人多得多,因而显得精力充沛行动敏捷。 人活着,尤其是退休的老年人一定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娱天年或发挥余热。当然,这个选择是因人而异的,毎个人的爱好、身体状况、生活环境都大不相同,会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却独有情钟选择了摄影。这“三养”之事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