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斑马线 树文明之风
分享:
时间:2013-06-19 浏览:394 投稿:中心化验室 文作者:中心化验室 李洋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中心化验室 李洋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辆的剧增,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明显呈上升趋势。为了保证行人安全,一些重要的路段、路口均设置了供行人优先通行的人行横道线(斑马线)。但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加,因此使广大遵守交规过马路的行人很没有安全感,斑马线的安全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斑马线是供行人横过道路使用的,是行人的安全线、生命线,神圣不可侵犯。那为何斑马线的设置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呢?归根到底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部分驾驶员法规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在斑马线内争道强行,根本无视斑马线的存在,这给行人的通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第二、行人漠视交通法规、安全意识不强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斑马线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从机动车驾驶员方面寻找可以发现司机的违法驾驶、麻痹大意、遇紧急情况处理不当等是造成事故的主因。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不足,遇斑马线多数不减速。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不得与行人争道抢行。此规定泛指一般道路,若遇斑马线,就更应该让行人优先通行了。而多数驾驶员并没有形成这种认识,有的路口虽然设有人行横道,却没有红绿灯,机动车在斑马线上疾驰而过,绝大多数车辆没有提前减速的,这让通过斑马线的行人不得不在车流中左闪右躲,让车先行。因此对于机动车辆在经过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的交通现象,行人需要“抱团”过马路才有安全感。
 
 
    对于这种现象,可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是减少交通违法行为、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多形式、多样化地进行各种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利用交通安全宣传车流动性强、覆盖面广、宣传内容灵活多样的特点,大力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制作一些严重交通事故案例宣传展板、光碟,向群众展示、播放,让广大群众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有直观的认识,由此达到在安全意识上提高,在路面驾驶中遵守的目的,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对机动车的管理上,交管部门应依法对不按规定停车让人的机动车做出相关处罚,处罚斑马线上与人抢道的司机应该与处罚酒后驾车的司机一样,形成高压态势。因为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在主观上无视别人的生命权。
 
 
    从行人方面寻找可以发现,行人的交通知识意识淡薄,遵章守法意识差,对红灯视若无睹。有些市民仍对相关的交通法规了解甚少,抱有侥幸心理,在他们心目中,机动车总是会让着他,不敢也不会撞伤他,因此,不遵守信号灯指示、在车辆临近时突然窜出,都极易导致事故在瞬间发生。在我国普遍存在着“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这不仅是行人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也是少部分国民素低的表现,更深入的看待小则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因此在对机动车查纠违法的同时,向行人散发一些交通法规宣传单,建议市民为了自身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充电学习交通安全相关知识,加强自身交通意识,确保出行平安。号召大家礼让斑马线,珍爱生命,文明出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劝纠活动,建立几条规范的斑马线为示范样本,让人们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同时目前北京已经出台了“行人闯红灯罚款10元“的政策,在管理好机动车的同时也管理好行人。
 
 
    杜绝“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行人的事,更是司机的事。当每一位司机都能做到在斑马线上主动礼让行人,按照信号灯指示通行时,行人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遵从红绿灯指挥、走斑马线的安全感,才会有更多行人自觉改掉“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
 
 
    斑马线彰显着对行人生命的尊重、关乎着行人的生命安全,必须礼让!礼是礼节、礼貌,让是不争、不抢。礼让斑马线就是车辆通过斑马线时先慢、先停、先让,有礼节、礼貌的避让行人,不争不抢,让行人优先通行。礼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必须。礼让斑马线,可以让出一份文明、让出一份和谐、让出一份畅通、让出一份安全、让出一份幸福。
 
 
    不要抱怨现行的交通环境、不要指责行人的交通行为,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准则,吸取既往的事故教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礼让斑马线,对行人的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