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习惯叫“节能”
分享:
时间:2012-08-13 浏览:396 投稿:制气 文作者:制气车间 潘传江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制气车间 潘传江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曾经,常听父母讲起他们成长的故事,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在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个时期内,百业待兴的大背景下,常常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无法保障,留给他们那一辈人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记大概就是对吃饱穿暖的渴望吧。
 
    说到这里,不能不感叹科技的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我们生存必要的各种物质条件,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们在渐渐习惯并享受这些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常常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科技的转化往往是以能源的消耗为依托的。如果说能源是一种财富,那么我们便是坐吃山空的一代,能源再多,总有枯竭的一天,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能源过度消耗所带来的压力也已渐渐体现,诸如“电荒”、“油荒”这类字眼我们早就不再陌生,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节能,早已迫在眉睫。
 
    当然,节能不单单是一个口号,更应是切切实实的行动,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让节能真正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呢?
 
    树立节约意识。我们经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节能这个长期行动中,思想意识的培养便是我们的精神粮草。虽然,我国在能源总量来看排在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存在分布不平衡,开发难度大,利用率低等特点,这些都加剧了可开采能源的过度消耗。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把节能当作日常生活的信条,当作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时刻提醒自己把浪费降到最低。
 
    培养节约行为。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家庭、办公场所或者公共空间,节能是不分时间和地点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水龙头长流水,办公室空无一人却灯火通明,外出空调常开等等,无形之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许有人会说,偶尔一次并不算什么,孰不知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都抱着这种侥幸心理,后果会有多严重!一个小小的节约行为对于个人来说不算什么大事,却可以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样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推广节约习惯。医学上讲,人体的生理周期为28天,即一种行为坚持28天便会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首先养成自身节约习惯,自觉而非刻意地将节能融入日常行为当中;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推广这种习惯。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力量始终渺小,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发动我们身边的人加入到节能的大队伍来,争取人人懂节能,人人会节能,这样的结果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监管不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但“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还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节能需要的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节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行为,你,行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