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在农村的那些孩子
分享:
时间:2008-10-09 浏览:435 投稿:null 文作者:工程部 叶伟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工程部 叶伟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偶然地看了一下中央台的“幸福在那里”,讲的是一农村妇女为了唤醒那些外出打工农民兄弟多给子女一点关爱拍起电视剧来了,说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如今乡下的生活档次也提起来了,为的也不仅仅是给生活多给一点乐趣,单纯的种地养猪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切实的幸福生活。我也是一典型的农民儿子,所以我也是农村滚爬出来的,虽然没吃过多少苦,但各样的农活也是上过手的,什么插秧打谷,挖红薯挑大粪....一切城里孩子不曾有过的生活到现在还是值得去回味,或许那些生活对于现在来讲也是人生的一种难得的磨砺。

   童年的时候没有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仿佛脑子里也没有家庭的概念,更多的是父母的责骂和自我的叛逆,现在回过头来一想,或许那些零碎的日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就是家庭的幸福。但没有儿时候的管教估计今天的成绩还得待琢磨。如今每每回家总会感觉到呆了近20年的村子人气越来越少了,剩下的的不是老的就是小的,一个个天真的面孔在没有家庭的生活环境下肆无忌惮的挥霍着那些本应该温暖的日子,田地之见也多了几许荒废。那些主要的劳动力都已经由农村过渡到了城市,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那么简单,从物价飞涨到粮食紧缺的国情不难看出,中国的劳动力正处于一个转型过渡期,中国的农村儿童也将面临由家长的长期鞭策到独立自主的走向社会,这其中有利还是有弊谁都不好说。

    一方面农村的教育环境还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农村的教育质量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问题,虽说国家对义务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总归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掉,毕竟我们的社会背景就还在发展这个层次上,参差不齐的教育水平必然是导致两级分化的主观因素,从客观上说又是一个不得不经历的阶段,所以我说这属于一个转型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农村孩子究竟在家庭的角度会受多大影响,我们还无从考证,但最起码从我的角度来说,如果家庭的约束力少了那么孩子玩的时间也就多了,儿童的自身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不可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原本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来完成学校所学知识的转化吸收,现在却变成了大学式的自主自学教育,加之教育制度的缺陷,师资力量的缺乏,甚至为人师表者的道德退步,农村教育成为值得反思的问题,再想起那位试图唤醒人们的农村业余拍摄者,我感觉到了一种感动:“父母多给孩子一点关爱的出发点绝对是对的,最起码的原则是别让挣钱误了孩子的前途。”

    看一看现在,农村的生活环境与主流的、城市化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大差异,而这种外部环境差异所带来的认知变化是,现在的农村孩子大多对物质追求高过精神追求,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去引导,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那些父母外出务工的家庭使得孩子得到了物质上满足却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托,农民以种田为生到务工为生的模式改变引起发了我们的深思,这一代没有体验过劳动艰辛、缺失了家庭关爱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走向社会时总是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农村本是一个让儿童吃苦磨练的环境,现在却成为了他们物质丰厚、精神空虚的度假圣地,农村教育的背后,还蕴藏着深刻的时代内涵,让人深思。

   总而言之,农村家庭及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各界来共同关注, 更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来为下一代把好关,真正的幸福首先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环境和一个良好的背景,只有通过社会和家庭的关爱和引导,才能使农村家庭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幸福,也不枉我们那些渴望得到家庭温暖的孩子呻吟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