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扎西红色基因 赓续百年革命精神——装备管理、维护党支部红色教育实践纪实
分享:
时间:2025-06-30 浏览:44 投稿:装备运维中心 文作者:王明红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王明红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无论遇到任何挫折和困难,想一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就会坦然释怀。”——题记


1935年2月,处在危急关头的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集结威信扎西,先后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三次会议,史称扎西会议。这场扭转中国革命命运的会议,不仅使红军反“围剿”从被动转向主动,更在乌蒙山脉深处埋下了永不熄灭的红色火种。


2025年6月28日,装备管理与装备维护党支部经过详细策划,开展了以“传承扎西红色基因 赓续百年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教育实践培训,沿着红军长征经过扎西的足迹,细细品读长征史诗中的云南篇章,寻访长征路上的革命精神。


清晨 7 时 30 分,队伍从水富启程,甫抵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威信,随即整理队伍,开始为期一天的党史教育洗礼。


乌蒙山麓,绿意正浓;赤水河畔,水波荡漾。


沿着红军广场拾阶而上,全体党员在现场解说员的引导下瞻仰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园中最高处,高12.26米的方柱形“红军烈士纪念碑”南北两面分别篆刻有毛泽东书体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周恩来书体的“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碑文,四周的雪松、柏树、梧桐将陵园装扮得郁郁葱葱、古朴雅洁。


全体党员同志在纪念碑前肃立,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敬献鲜花,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在装备管理支部书记杨国成的带领下,大家在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与陵园内的松涛声交织,化作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下,徐策、龙厚生、余泽鸿等烈士的革命先进事迹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那些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名字,至今仍闪耀着永不褪色的精神光芒。


走进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大家跟随讲解员,一起追寻红色足迹,追溯红色峥嵘。180米陈列着170多幅历史图片,70多件红军遗物,较全面地反映和介绍了红军长征集结扎西、扎西会议、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队和云南游击支队的革命斗争历史与活动情况,并留下了“3000多儿女追随红军”《苗汉一家亲》《难舍的Х光机》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扎西会议会址原为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古色古香的木结构建筑典雅庄重。在这里,锈迹斑斑的步枪、补丁摞补丁的军衣、泛黄的会议纪要手稿,无声还原着1935年的危急时刻——博古完成交权,毛泽东提出“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的十二字方针,为长征重新锚定航向。


午后,队伍乘车1小时抵达水田寨花房子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旧址。在山顶上的“鸡鸣三省”纪念碑下,川滇黔边地尽收眼底,青山绿水间,红色精神、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在这里深入人心。党员同志有感而发:“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后,从“乌蒙磅礴”到“金沙水拍”,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如今,战火硝烟早已经散尽,连绵的山峦灵秀如画,这片见证过红军战斗过的土地上庄稼长势正浓,硕果满枝。隐藏在云贵川交界处,乌蒙大山里的湾子苗寨鸡犬相闻、安定祥和。


暮色中的扎西老街,“大家都来当红军”“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 等红军标语仍清晰可辨。阳光透过斑驳的墙体,将历史的印记投射在今日熙攘的人潮中——商铺里的红色文创、街巷间的红色研学团队、屋檐下晾晒的苗家刺绣,无不诉说着红色基因的当代延续。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光辉的“扎西会议”,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勇无畏的中央红军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将不断指引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