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云天要闻 基层短波 关注观察 在线报刊 党建之窗 勤政廉政 工会园地 云天青年 知行学堂 图说云天 员工文苑 文化理念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新闻首页 云天要闻 基层短波 关注观察 在线报刊 图片新闻 专题聚焦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观点•观察
  节能降碳1+N 水富云天化跑出绿色新航标  
发布日期: 2022-06-13 来源: 党政工作部 文/吴茜 图/夏古文 我要发表评论[0]
 

   5月,水富云天化合成氨装置第四次大型节能降碳改造项目获批正式启动。项目目标是合成氨综合能耗将由1110.0kgce/t降到1050kgce/t,达到国内先进值,合成氨碳排放强度预计从2.01(tCO2/t)降低到1.89(tCO2/t),二氧化碳减排量达9.4万吨/年。

 

   面对新要求,新目标,云天化水富基地开启节能降碳“1+N”模式,让48年老基地跑出绿色新航标。

 

起源|三次大型节能改造

   水富云天化合成氨装置、尿素装置是上世纪70年代年由毛主席圈阅,周总理批示从国外引进的13套大氮肥装置之一,1977年10月29日16时35分,诞生新中国规模化生产的第一批尿素,极大地缓解了中国高价进口氮肥的状况,让中国农民买得起,用得上自己的优质氮肥,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的时间,水富云天化不断技术创新,对合成氨、尿素装置进行三次大型节能改造,其中史无前例50%的增产改造后合成氨装置年产能由30万吨提升到50万吨,尿素装置年产能由40万吨提升到80万吨同时,合成氨装置在2005年“350天”,2008年“449天”,2020年“552天”的长周期运行多次创造国内新纪录,能耗水平也不断刷新降低。

第一次节能改造

 

   3次大型节能改造,为水富云天化开辟了一条宽敞的绿色道路,也为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现在|1+N模式,跑出加速度

   水富云天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启1+N模式。 “1”是一个领导小组,“N”是多项配套方案,多层次联动,多部门资源共享、多个工作法并联共同推动跑出绿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以领导小组为核心点设计顶层方案,多部门(工艺、设备、安全环保)资源共享和头脑风暴,多层级联动让项目安稳、成效实施落地,善用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和一线工作法并联起来让项目推进有主体责任人,有时间节点规划,有清晰任务清单,有具体追踪落实,实现1个中心点领导辐射,多个支撑点推动的“全堡垒”工作模式。

 

   1+N模式实施来,水富云天化在2020年疫情防控最严格时期高标准建成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装置,将甲醇装置排放废气回收生产成液体二氧化碳和干冰,实现变废为宝,同时每年碳减排量达5000万方;2021年6月7日云南省乃至长江源头首家废水资源化利用减排项目全线贯通,积极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水处理节能减排引领示范基地;2019-2021年,陆续完成尿素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合成装置锅炉给水泵系统改进等4个节能减碳项目共节能7899.44吨标准煤/年,其中仅2021年投用的《合成装置锅炉给水泵系统改进项目》直接经济效益即达720万元/年。

 

   又在今年3月,合成氨装置原料天然气提压节能降耗项目成功投用,预计经济效益超1800万元/年,节能8000吨标准煤/年。这一项项降碳“新成绩”,企业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未来|降碳9.4万吨/年,绿色新航标

   共建美丽新世界,绿色发展脚步永不止步。对于承载着为国家农业发展做贡献建厂初心的水富云天化来说,面对国际新形式、国家新目标,更要矢志不渝坚持将绿色融入企业发展道路。

 

   水富云天化在承接集团四个定位和股份五新新国企目标指引下,坚持以“安、稳、长、满、优”的长周期文化理念为导向,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挖掘装置潜能,此次合成氨装置节能降碳项目共包含优化脱硫、转化、变换、脱碳等9大项,目标是综合能耗将由1110.0kgce/t降到1050kgce/t,达到国内先进值,合成氨碳排放强度预计从2.01 (tCO2/t)降低到1.89(tCO2/t),二氧化碳减排量要达9.4万吨/年,以平均每亩树林减排1.336吨二氧化碳折算,相当于植树7万亩。

 

   目标虽难,但也更加彰显了水富云天化矢志不渝坚持将绿色融入企业发展道路的信心,继续用好1+N模式,牢牢抓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机遇,全力以赴跑赢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的客观现实,跑出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精神风貌,跑向未来绿色新活力的发展高地,跑出行业领先的绿色新航标,共建清洁美丽新世界。

 
 
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 主办
Tel:3107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本站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转载